的基本特征。
过去的一年中,哨骑兵探测器组与风筝号,和蓝星渐行渐远。
但依然不间断传回信息。
前方无探查发现。
人类还没有观测到共享者文明存在的痕迹。
基本可以确定,共享者文明应该是舰队文明,没有小行星之类的平台。
这也符合人类的基本判断。
共享者文明也是流浪文明,还在雾气空间留下痕迹,且经过了天象-a星云站点。
他们绝对没有掌握能让星球摆脱重力井的方法。
因此其是舍弃了原本母星,组成了舰队文明。
最快的探测器,距离3.3光年的目标点,还有2.9光年。
风筝号起航第534天。
章廖东算出了30光年内,第三颗恒星的质量,核心温度,寿命等参数。
他将这些数据和结果通过无线电发送向蓝星。
实际的意义,大概是通过这些,让人类知道过去的一百多天中,他都做了些什么。
由于人类有意隐藏,屏蔽向p目标方向的电磁波信号,从未提及蓝星、人类相关的信息。
并且火种传递信息,传输速度较慢,内容较少,李前时间更紧张。
因此章廖东得不到太多的反馈,不知道蓝星目前的发展,或者有些什么变化。
但无非还是在做战争准备。
再有不到两年,p点的共享者文明就该发现蓝星的存在了。
第四次虚拟世界休息,章廖东选择低拟真度,但较长时间的模式。
这种模式章廖东的自我认知(清醒程度)较低,且更多依靠飞船计算机模拟,而非驱动大脑神经元,因此身体和大脑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设定模拟时长30天。预计虚拟世界时长210天。这是一场漫长的旅途,请您再次确认。”
虚拟世界中,认知暂时还清醒的章廖东意念确认。
“模拟开始,倒数十秒,你的主观意识将遭遇屏蔽。唯有模拟时长结束,或火种才能唤醒。”
“10”
“9”
“8”
“……”
章廖东确定自己的情绪受到一定影响,比较低落,这可能是长时间大脑神经元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的缘故。
肉体是精神的载体。
意志再怎么坚定,充满韧性,可身体的疲惫始终影响着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