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需求,这类技术至少要等到与共享者文明接触后,才会逐一解禁。
章廖东却是率先体验到了。
听那两名工程师介绍,这种虚拟技术的算力由两部分组成。
传统的电子计算机的概率算法,对接人脑神经网络。
在这样的模拟模式下,人对时间的感知是相对模糊的。
可以做到很慢,就像正常的自然梦境那样,一个简短的梦境,简单的场景变化,需要大半夜时间渲染。
也可以开足马力,一夜时间体验数日,乃至更久的虚拟体验。
章廖东开的是高拟真模式,因而体感时间不算长。
也就在酒店转了圈,又开车到城市里,随便走进一家饭馆,点了碗牛肉拉面,结果还没吃两口,便被智辅唤醒。
略微的眩晕,而后逐渐清明。
工作间的控制面板正闪烁黄色提示。
章廖东拔掉后脑数据线,爬出休息间,现实时间过去12天。
仅略有饥饿感,但体力充沛。
喝掉一罐水后,只觉神清气爽,身心疲惫一扫而空。
他暂时不需要进食。
补充水分后,按照流程检查各系统运行状况。
‘睡眠’期间,智辅自动检测飞船状态,定时向蓝星发送数据,不需章廖东亲力亲为。
且如果飞船出现状况,蓝星方面也会通过李前唤醒章廖东。
当然这方法也只有任务的前半段有效。
风筝行动的设计者们,充分考虑到章廖东再也回不到蓝星的可能。
他的余生,需要在飞船内独自生活,各种设计相对冗余较多。
节省燃料的话,兴许能够自然死亡。
三小时后,再次与蓝星方面,通过火种的方式完成沟通。
章廖东看着屏幕上翻译的内容,不觉露出笑容。
今天的内容比十二天前更多。
其中工作方面的只有蓝星观察风筝号,和接收到的航行数据的分析报告。
一个好消息,风筝号的最终速度比预计的慢0.01%。
这代表风筝号要晚一点进入工作模式,但风筝号减速阶段的成功率,却是不小的提升。
现在的速度太高了,每降低0.01%的速度,都需要不少能量。
而风筝号携带的燃料冗余并不多。
一旦任务期间那些高能耗设备必须比计划要多运转几天,减速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