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谷爱卿。”
朱元璋忽然点名,目光落向一个约莫四十岁出头的文臣。
啊?
猝不及防的谷景明,吃了一惊,连忙横跨出列,躬身道:“微臣在!”
“你知道,是谁传来的急报?”朱元璋晃了晃手中的书信,神色颇为轻松。
于是谷景明也稍稍松了口气,脑中念头电闪,猜测道:“莫非,跟杨侍郎有关?”
这谷景明,是秦枫之后的新一任工部尚书,也是秦枫亲自推荐的人才。
事实上,自从单安仁荣归故里之后,秦枫的这个工部尚书,只做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告老”回家,只保留了大明国师的虚衔。
谷景明虽然没有十分出色的才华,却胜在性格沉稳,又舍得放权,跟年轻锐气的杨开天配合得很好,这些年来,大明工部蒸蒸日上,地位愈发举足轻重。
“正是!”
朱元璋目光深邃,笑道:“西域大胜,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今日的这封书信,才让咱更深地感觉到大明气运蒸腾,不可阻挡!”
哦?
众臣子眼前一亮,连忙屏息静气,听皇帝继续说话。
“工部杨开天,果然不孚众望,不负国师秦枫的昔日教导,此番深入墨家地宫,参悟古之天工,钻研造物之密,已经有所斩获!”
众人都是心中一震。
杨开天?
那个史上最年轻的工部侍郎?
早就听闻他惊才绝艳,连国师大人都赞不绝口。
可是距离他匆匆去往西域,才过去不到一个月时间啊!
西域都护府的一应事宜,都还没有完全理顺呢,竟……又做出了超卓的大事,才让圣上如此兴奋?
“你们看,此乃杨开天飞骑送来的初稿!”
朱元璋将图纸小心地摊开在御案上,虽然在场大臣多数参不透其中线条、符号、标注的奥妙,但那精密的构思、奇特的组合、超越时代的框架感,扑面而来。
“据其所言,已初步复原墨家导引机关核心枢纽!此技若成,非唯可使大型水轮机效力倍增,损耗锐减,引万里雪水润泽黄沙,化为千里沃野不再是痴梦!”
朱元璋顿了顿,每个字都仿佛裹挟着千钧巨力,扬声道:“此举,将彻底打通我大明走向大海深处的最后一道桎梏!”
“杨爱卿言道,由此理生发,足以设计出新式海船之心脏!更澎湃、更耐久、更省力的澎湃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