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言语,但心里却是在琢磨开了。
\n
我与夏侯霸有什么好说的!
\n
嗯,从夏侯霸督领的护岳营是为三千士家、两千邺城戍兵就可以推断出,他乃是日后镇守辽东的人选,这是所有知道伐辽东战事之人都能猜到的事情。
\n
丁谧也不例外。
\n
故而,他也知道夏侯惠这是误解了,根本没有往庙堂话语权这方面去想。
\n
“稚权之言,不然。”
\n
略作思绪,他便如此作答道,“所谓凡事预则立。今战事确实尚未开启,但稚权身为主将,不可不预之。再者,我言下之意,并非止于如何让仲权安稳戍守辽东,更是想着让稚权他日可在庙堂之上有所建树。”
\n
言至此,他恐夏侯惠仍不明白,还压低声音补充了一句,“稚权,战功乃立身之本,而有治理地方、为国求利的才干,方是让天子持续器重与让庙堂诸公改观的根本。”
\n
原来如此!
\n
你是在建议我固权啊~
\n
这次,夏侯惠算是听明白了,也轻轻颔首后捻须沉吟。
\n
有一说一,他是真没有想过这层利害。
\n
在他意识之中,一直都是局限在军功之上,想着依仗军功能得到天子曹叡的不吝器重与授予权柄,然后以此来捍卫魏室社稷。
\n
说白了,就是身为谯沛子弟的他思维固化了。只是想着“出将”掌控兵权,而没有“入相”的觉悟。
\n
又或者说,源于早年魏武曹操创业时,赖宗族与谯沛故旧掌兵、颍川士人署政的内外分工明确,让魏国从来就没有过谯沛子弟“入相”的惯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