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一段路。
林荣你在镇里是干什么的?你读过书吧!
我其实就是一个管事,这镇里有一个最大地主,叫宋济民,祖上中过举人,家里有几千亩的土地,在这周边各个乡镇算是首屈一指的富户,听说以前在太原还当过官,年纪大了就辞官回家养老了,这个宋济民是个文化人,喜欢别人称呼他宋先生。我十四岁时父亲去世,家里就我与母亲相依为命,家里的农活就由我来处理,也许是我擅长农活吧!家里四亩田地,比别人收成多了一倍还多,周围邻居就来询问方法,最后宋济民听说这些,就让我负责一部分农事,给我另算工钱,秋收时宋济民发现农田大量增产,就又给我增加了工钱,并负责帮他管理有田地。
这么多田你怎么管啊!也种不过来啊?
哈…哈,林荣忍不住笑道,我就是变成老黄牛一年不停的干也干不完啊!田地的活由佃户去干,每家固定分配田亩,我就是负责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土地肥力选择适合的作物,一年两季,如何选择不同作物套种,如何选择良种,沤肥施肥的方法,然后安排佃户去做,这两年粮食丰收增产,宋济民也不算苛刻,佃户的生活也比以前改善很多。
林荣你怎么知道那么多,你最开始干农活时才十四岁啊!黄蕴怡虽然没有干过农活,但是对这个年代的粮食产量还是清楚的,虽然长在县城,但是县城的人大部分依然是带有农业属性。更让她惊讶的是,粮食收成多了一倍意味着什么?如果全国的粮食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一翻,那这个国家就没有那么多流离失所的人群,没有那么多卖儿卖女的家庭,和在街上成群的乞丐了。
我很早就下地干活了,只是到了十四岁才独立管理自家的农田。
林荣你为什么不想着把你的技术向整个中国发展,那会造福多少的人啊!黄蕴怡带着疑问问道。
每片土地的肥力不同,各地土地的干湿度,盐碱度都有区别,气候也不相同,我就一双腿,如何能踏遍全国的土地,土地增产是个科学的积累的过程,需要千千万万的农业人才,在国家的统筹下才能发展好农业,可是现在各处军阀混战,很多地方都只顾着抢地盘,抓壮丁,想方设法的从百姓手里敲骨吸髓,又能指望谁来大力培养农业人才,统一调度力量来推行这一政策呢?
林荣你说我们的国家何时才能停止内战,真正实现统一呢?现在到处都在骂张是个不抵抗将军丢了北三省,我们什么时候能把日本人从东三省赶出去,收复国土?
这个年代的学生,大都充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