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长安。
\n
金哲到了此地,先拜访诸贤,再回到衙门治政。
\n
其主簿华歆十分不解:“陛下非常不喜欢这种行为,殿下您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n
金哲说道:“治国之道,在于得人心。长安乃天下之心,诸贤在此,不仅是学问之渊薮,更是民心之所向。我亲至拜访,非为虚名,乃是实心实意求才问政。陛下虽有所不喜,然我身为藩王,当以社稷为重,不可因私废公。况且,陛下深居宫中,偶有不明民间疾苦、朝野动态之时,我此行亦可为陛下耳目,上达天听,下安黎庶。”
\n
华歆闻言,面露敬佩之色:“殿下高瞻远瞩,实乃国家之福。但此举恐招小人嫉妒,殿下还需谨慎行事。”
\n
金哲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我行事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民,何惧小人谗言?再者,我以诚待人,广纳贤言,自然能凝聚人心,使小人无所遁形。”
\n
说罢,金哲又嘱咐华歆:“你乃我左膀右臂,需用心治理政务,勿使百姓受苦。同时,亦要留意朝中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及时报我知晓。”
\n
华歆恭敬应命,心中对金哲的敬仰又多了几分。自此,金哲在长安的施政更加得心应手,不仅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也使得朝野上下对其刮目相看。
\n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哲更是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从减轻赋税到兴修水利,从鼓励农耕到发展教育,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地击中了民生要害,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民众的富足与文化的昌盛,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尤为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n
在他的倡导下,长安城内建立了多座书院,广邀天下名士讲学,不仅为士子们提供了宝贵的求学机会,也促进了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得长安成为了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