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式连续印刷,最后再机械剪裁,装订成书,所以效率才成倍提升。
想连续印刷,不仅要有连续转动的印刷机,还要研究造出大卷印刷纸,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印刷效率。
隔行如隔山,曾凡刚开始想要改进活字印刷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个问题,设计印刷机械的过程中,才发现这个新问题。
既然有了问题,那就要想办法解决,机械打印机和造纸机一起考虑,争取两个问题同时解决。
景德镇附近不缺乏竹子,也是可以用来做造纸的原料,福建那边的竹纸就相当有名,只要有合适工艺,机械造纸当然不是问题。
不过机械化造纸需要的设备那就更复杂了,涉及原料粉碎、压榨、高温烘干、卷曲等多道复杂工艺,难度远不是活字印刷机所能比,除了粉碎原料和制造纸浆这部分,其他的工序还不能拆分,必须一起联动起来,才能最终造出整卷长纸。
更主要的是这些不同工序的机器必须同步运转,速度均匀保持高度一致,纸张从拉出湿纸浆到干燥成型过程中不能断裂,这个难度要求就太高了。
曾凡参观过后世的造纸厂,哪怕最精简的工艺,在这个时代实现出来都很难,想要真正运转起来,高效率的造出合格卷纸,难度当然更高,他光是想想就头疼了。
不是做不到,而是不知道要花多久时间,出于锻炼的目的,曾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李有信他们几个学生,他只提点了一些整体的思路,其他的从设计到制造都交给他们几个去研究,限期一年,到时候还没希望就放弃。
本来曾凡没期望他们能做出来,没想到李有信超出了他的预期,竟然真的在纸上设计出一套完整的造纸系统,尽管看上去很简陋,推演之下却没有什么大漏洞,值得尝试一下。
设计修改几轮后,没有大的问题了,曾凡给他们划出来一块场地,让他们试着把设备造出来,能造出来是一大挑战,造出来能稳定运行又是另一大挑战。
制造调试造纸机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比曾凡刚开始的全新青花瓷工艺还复杂,相比之下,最初的活字印刷机就成了附属小项目,反而不起眼了。
青花瓷工艺开发成功后,庄园十几个馒头窑轮流烧制,全天候出货,资金方面根本不缺乏,去除山南书院的费用,仍有大量结余,足够支持造纸机械的研制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曾凡让几个年轻学生全权负责造纸机械制造调试,给他们安排了场地,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