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应,只是下意识地抬手,轻轻摸了摸自己的眼睛。
是啊……
我的眼睛,早就不再是原来的那双了。
我已经失去了它们太久太久,久到连它们到底是什么样都已经模糊不清。
这么一想,从镜子里看到一双完全陌生的眼睛,似乎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我”,未必真的能认出当年的“我”。
不由自主地,我开始想象那样一个场景。
站在镜子前,想要确认自己的存在,却猛然发现镜中正在凝视着自己的,是一双完全陌生的眼睛。
那会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带着孩童般的好奇?还是冰冷且充满敌意的?
是寂静无波的空洞?还是饱含滔天恶意的深渊?
或许正是因为能够想象出太多种可能性,所以反而什么都想象不出来了。
而柴郡猫的问题是——“你会先捂住谁的眼睛?”
选项一:捂住自己的眼睛。
选项二:捂住镜子里那个“陌生人”的眼睛。
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至极的二选一,就像在问你喜欢猫还是喜欢狗一样简单。
然而,我并未急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因为根据我对这只疯猫的了解程度,一个看似无害的问题背后,很可能埋藏着什么致命的陷阱。
如果选择捂住自己的眼睛,那就意味着,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只要看不见,那么镜子里所谓的“陌生人”就等于不存在。
是“看见”这个动作本身出了问题,而不是那个被看见的存在有什么不妥。
可如果我反过来,选择捂住镜子里那双“陌生人”的眼睛呢?
那就等于承认了,镜中的那个“他”是真实的,是独立于我之外的存在。
他拥有自己的目光,独立的意识、甚至自己的意志,我必须将他当作“另一个人”来看待。
我突然意识到,柴郡猫的问题确实包含着一个陷阱。
它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的提问方式,让我先入为主地接受了一个假设——“镜子里的眼睛”和“我的眼睛”是两个不同的存在。
可万一呢?
万一镜子里那双“陌生人”的眼睛,其实就是我自己的眼睛呢?
我之所以觉得它们陌生,仅仅是因为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原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