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了。
广城,必须守住!
这场由他弟弟点燃、却早已燎原的战火。
他必须亲手将其导向胜利,或者......玉石俱焚?
王有德的眼神里,罕见的有了一抹无措。
......
开战第八天!
当补贴、司机、技术层面的交锋如火如荼时,一股阴冷的暗流开始在广城的舆论场涌动。
正面战场难以速胜,王有德果断祭出了他擅长的盘外招:
利用本土深厚的媒体和关系网络,发动舆论战,打击对手声誉,动摇用户信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波攻击,让网络谣言四起。
清晨,广城本地几个活跃的论坛和微信群开始流传一些爆料帖:
“起底嘀嘀广城疯狂补贴,资金链恐已断裂,小心充值打水漂!”
帖中言之凿凿地分析嘀嘀如此烧钱不可持续,暗示用户充值余额和购买的打车券有风险。
“震惊!嘀嘀广城司机资质审核大放水,前科人员也能上路?”
配了几张模糊的所谓前科人员在嘀嘀注册后台的截图,实为PS,渲染安全隐患。
“独家:嘀嘀大数据杀熟实锤!广城用户亲测,老用户比新用户贵一倍!”
用一个精心设计的对比截图,不同账号、不同时间、不同起终点,试图证明杀熟。
这些帖子文风惊悚,标题耸人听闻,迅速在本地社群中传播开来。
很快,一些拥有数十万粉丝的广城本地生活类自媒体公众号也开始跟进,用看似中立实则引导性极强的口吻,‘探讨’嘀嘀补贴的可持续性和安全问题。
此刻。
李明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舆情监控屏幕上快速上升的负面词条和讨论热度,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这正是王有德亲自部署的策略。
利用闪电在广城多年经营的人脉,他们轻易联系上了一些本地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和社群领袖,提供了‘素材’和‘润笔费’。
目的很简单:制造恐慌,引导用户质疑嘀嘀,哪怕不能直接打垮,也要分散其精力,拖慢其进攻节奏。
“王总这招高明,光烧钱打正面,太笨了,得让他后院起火。”
李明对公关总监吩咐:
“继续加把火!找几个用户去本地民生节目爆料,就说用嘀嘀遇到‘问题司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