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细节,话说回来,Piazzolla改编的四季和你平时演奏的古典版本,你更享受哪种表达?
黄钰彗轻咬下唇。
开场白完美地延续了他们在第三次偶遇后的音乐话题,既展现了程默对林清浅推荐的重视,又故意犯个小错误让她纠正,专家报告指出,林清浅在指导他人时会感到愉悦和亲近。
她继续往下滑动屏幕。
清浅:很难选择呢......古典版本像精心修剪的日式庭院,每个音符都有它的位置,而Piazzolla像是让这片庭院突然长出了热带植物,狂野但充满生命力。
默:这个比喻太棒了,让我想起高迪的建筑,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清浅:对!就像他说的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兴奋表情)
默:(分享一张圣家堂内部照片)我以前拍的,站在这里时,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你说小提琴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这些曲线就像凝固的声波。
清浅:你去巴塞罗那了?(惊讶)
默:以前跟着老师出去学习的时候,我戴着耳机单曲循环,那种空间与音乐的对话......难以形容的震撼。
清浅:我从没想过演奏会和那样的建筑产生联系。
默:艺术本就是相通的,对了,照片里这个角度(放大图片),像不像你琴弓划过时的轨迹?
黄钰彗的手指停在屏幕上。
这种将对方专业与自身经历巧妙连接的技巧,正是专家报告中强调的共情桥梁。
她几乎能想象林清浅此刻的表情——那种被真正理解的惊喜与感动。
聊天记录继续向下延伸,话题从建筑与音乐的关联,自然地过渡到创作理念。
黄钰彗注意到程默每隔几句就会插入一个开放式问题,让对话像溪流一样持续流动。
默:你排练时会突然改变某个乐句的处理方式吗?即使和指挥要求的不一样。
清浅:有时候会,特别是德彪西,总感觉那些音符在纸上不安分(调皮表情)。
默:就像我昨晚重听你的月光,中段那个微妙的渐慢,是原谱没有的标记吧?
清浅:你听出来了?(震惊)那次排练指挥还说我太任性......
默:但观众席的抽气声证明你是对的,艺术需要这种任性,就像我坚持在创作中加一个无用的细节。
清浅:(大笑表情)所以你也经常被说太任性?
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