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等,也有一些政策、法令、实事知识等。每次考核都要评出等级,考核优等者可以得到官府一两银子外加一升粮食的奖励,不合格者将受到一两银子和抄写处罚。
六堂学完之后,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升迁为国子监的学正、学录、助教,更有甚者可以直接升为博士。助教可以调任六部官员或到县担任正七品的县官。
中班毕业就可以参加地方上的县试,府试,院试。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以“五经”、“四书”文句命题,阐释义理。“五经”题须依据宋元人的注疏,“四书”题则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县试,是科举的第一步,在本县举行,主考官是知县,每年都会举行,内容一般比较简单。
府试是在府城举行,也是一年一次,主考官是知府。
通过这两个考试的,称为童生。县试,府试必须一次性通过才行,只过一科的,第二年重新考。
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县试,府试都是第一名,可以不用参加院试,也可获得秀才功名。
成为童生后,有的边远地方甚至可以开设私塾,但也要交税。
院试三年内举行两次,是秀才考试的最后一关,由学政主持,学政一般翰林出身,属于皇帝钦派,位在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之间。所以院试规格很高,也很严肃。
据说院试的试题难度有时会超过乡试,因为院试由学政自主命题,不像乡试、会试有严格的命题规则,故而常出一些偏题、怪题,把考生带到坑里去。
院试对所有应届和往届的童生开放,所以在考场上会看到白发翁和束发少年同场应试的场景。
据说为了平衡各县的利益,院试秀才的录取并不是参照院试成绩从上往下录取的,而是严格按照各县的学额分配进行录取。
院试合格后,成为生员,也就是秀才,考中秀才后就代表有了“功名”,实现了阶层跃升,就不再是农民,属“士农工商”里“士”的阶层了。
这些拥有功名和特权的秀才,成了各县士绅阶层构成的基础。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士绅就是乡村社会实际的统治者。
考取秀才后,也可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秀才分为廪生、增生、附生三种,其中廪生最受优待,可定期领取官府发放的俸禄和廪米。而且县试,府试的担保人都是秀才中的廪生,担保是有银子可拿的。
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