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成员虽有大权,但官位太低,只有从五品,而六部的首官都是正一品大员。
从五品小官去管理正一品大员,
一个从五品小官,在六部一品大员面前,算个毛线,毛线都算不上,人家六部一品大员会搭理你这个小小从五品官嘛?
内阁的威胁是被老朱同志降到了最低,但扯皮开始啦。
到明仁宗皇帝朱高炽登基后,一看,这不行啊,一直扯皮,这不是耽误国家大事嘛,
内阁成员必须得升官,再升官。
升,给我狠狠地升,
内阁成员的官位,就跟是坐上火箭似的嗖嗖的从上窜。
半年时间不到,官位就从,从五品下官,升到最高处的正一品上官。
内阁成员的官位也到了一品,此时内阁成员和六部主官大家都是一品,谁怕谁,还是互相扯皮。
朱胖子仁宗皇帝,一看,还是不行,官位已经到顶了,再升就是王。
看来是不能升官,那就加权吧,
于是在明仁宗朱胖子手里,内阁臣员,不仅官位升到了一品,更是开始代管六部。
此时的内阁权利,跟老朱同志那时丞相的权利,几乎一样啦。
权利是一样,但人却多了,
以前丞相是一人,现在是一群丞相。
分权的目的是达到了,但也形成了大明朝独有的一大势力—文官集团。
等宣德皇帝朱瞻基上台后,一看这不行啊。
一家独大,那还了得,不行,得给文官集团找个对手。
找谁好呢?
文官的对立面是谁呢?
当然是武官。
于是武官功勋阶层开始崛起,典型代表就是英国公张辅为首的武官。
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阶层,两大集团对立,国家是平衡拉。
但还是可能会出现文武相互勾结,威胁皇权的问题。
宣德皇帝朱瞻基,敏锐的发现了这一大缺陷。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得解决问题。
什么形状最稳定,当然是等边三角形。
看来朱瞻基也是一个数学家。
那就再增加一个势力,
这个势力必须得能跟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阶层,相抗衡,而且还得跟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集团双方都有矛盾,更不能威胁自己的统治。
什么阶层最合适呢?
宣德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