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可现在不一样了,皇帝大量的使用新人,且不局限于进士,举人甚至是秀才都能入朝为官,这让他不曾活泛的心也不由跟着动了起来。
\n
抛开孙承宗的这点私心,他对于皇帝的预判,以及对朝局的理解属实顶级的。
\n
朝廷内外,对于江南的事情早已经怨声载道,但他作为首辅,却是让这些江南的官员跳不起来,这个为人精明,又面面俱到的老人,在这一刻的平衡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
\n
而这也是朱常淦当初选择让孙承宗为首辅的初衷,中间有个缓冲。
\n
哪怕皇帝对于朝堂采取高压,逼着他们不得不拼命,朝中御史,文官,他们向上疯狂地提奏疏,但有内阁首辅在中间,皇帝这个位置上,遇到的压力就会轻松许多。
\n
再加上他们对于局势却毫无掌控力,朝中文官心不齐,一堆勾心斗角,此时还在想着争权夺利。
\n
这些朝中官员和士绅的压力传递到皇帝这里的时候,压力就更小了。
\n
等孙铨吃完饭,孙承宗将其余六个儿子,七个孙子,以及三个侄子,八个侄孙,全召集了过来,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n
“除了老大老二,我想让你们全去参军,陛下正在紧锣密鼓地肃清南方四省,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出兵辽东,趁着这波东风,你们平日里也喜欢舞刀弄棒,或许咱们孙家不能再出一个在朝的文官,但也许能出一个在朝的武官。”
\n
孙家的年轻一辈顿时兴奋不已。
\n
……
\n
朝廷之中,如孙承宗这样的人不止一个,这些人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决断。
\n
他们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子侄送进军中,送入廉政司之中。
\n
即便自己无法在这一波浪潮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