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炼制之后,在烧化的玻璃溶液中,加入雪盐之后,还要使用一种特殊的搅拌技巧。
\n
因为经过多次测试后发现,原先的搅拌方式其实并不理想,杨磊本人好几次顶着灼热的气流抵近观察,即便穿着辟火法衣都差点被烤熟,才成功地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并且想出了解法。
\n
杨磊通过研究发现,不是说拿着钢钎胡乱搅动几下就可以了,而是要在玻璃坩锅内放入搅拌器,这是一个用耐火泥制成的中空的圆筒,用一根带钩子的钢钎操作在玻璃液内移动。
\n
用这种方式搅拌,只要做工的时间足够长,不仅绝大多数气泡能够消失,玻璃液中的条纹和结石也终将全部消失,玻璃液就会变得完全匀称透明。
\n
成功改良了生产工艺,最终的成果自然是喜人的,做出来的成品已经达到了早期光学玻璃的品质。
\n
用来制造商业级玻璃器那更不在话下,如此意外之喜,甚至让史子眇和翟介有些难以置信。
\n
他们很难想象,像杨磊这样不喜欢说话,性格木讷,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居然在工科领域有着如此惊人的才华。
\n
当然,聪明并不是杨磊成功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对科研的兴趣和自身的努力。
\n
否则来洛阳投奔徐晃的亲族不少,为何王景偏偏对杨磊青眼有加?
\n
而杨磊也没让王景失望,这么快就已经开始学以致用,帮上了他的大忙。
\n
按照杨磊所设计的这个操作方法,史子眇和翟介再次命人将坩锅取出之后,果然发现不止开头的那一锅,后面连续几锅的玻璃液中,气泡也几乎完全消失,品质十分稳定,足以证明那不是运气,而是真的突破了原先的技术难关。
\n
在杨磊所设计的工业生产流程之中,整个玻璃液的黏稠度减低了不少,玻璃熔液变得十分匀称,流动顺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