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人来人往,只要有早饭吃,谁还记得曾经有过什么小摊,至于买东西损失七八两,只要摊子还在还被人们认可,就可以再挣七八两,甚至七八十两。
\n
幸好昨天他爹啥话也没说,带着她就去把家活什都买齐了,今天的生意,除了油条豆浆,小笼包子烧麦,苏记上了新吃食。
\n
因为早食花样多,生意比以前更火了!
\n
忙到快十点才收摊,苏若锦站在摊子边上,冷眼看不远处油条和小笼包子摊,看他们案板上剩的一堆剂子,这就是她急着今天一定要来摆摊的原因,只有在同一时刻,顾客才能对比出谁的东西更好吃。
\n
这两家以为买了苏记的油条、小笼包研究研究,就能做出差不多口味的东西?
\n
要是没有现时的强烈对比,或许大多数人会觉得差不多。
\n
但在这个面食发酵技术才从豪门贵族流出来没多长时间的朝代,更不要说懂得在揉面时加糖提鲜、添盐变劲道这种小技巧,那可不是买几根油条、几个小笼包就能吃出来的。
\n
抢生意的两个早食摊主一脸忿横的瞪着苏记,眼里都能喷出火来,不是东西都被没收了嘛,怎么又来摆摊了,又买一套铁锅与炉子,怎么也得七八两吧,他们竟舍得那一套扔在兵马司衙门?
\n
普通小生意人,要是吃饭的家伙——铁锅与炉子被官府没收了,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托人或是求衙门的人把东西要回来了,谁家眼不眨会重新买一套?
\n
苏若锦看他们气急败坏的模样开心极了,笑眯眯的问董妈妈,“哪一家跟徐婆子有瓜葛?”
\n
“东边卖油条的那家。”董妈妈说道,“那个炸油条的就是徐家灶头婆子。”
\n
一点也不掩饰,很好!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