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之后,辽的政策才就此转变,不敢轻易南下的。”
\n
高平一战,后周世宗柴荣大获全胜,就此扭转了双方的力量对比,辽朝此后方才变得求稳,南下派也就此逐渐式微,也才有了辽穆宗那句“三关本汉地,今以还汉,何失之有”。
\n
【很快,耶律德光就又找到了好机会,一个因为后晋内部变化而产生的机会。石重贵在契丹第二次南下中成功反击后,就开始对自己的成绩越发自信起来。同时,在朝中也越发开始愿意任用自己偏好的臣子。
\n
以杜重威为例,在耶律德光二次南下以及后晋反击的过程中,杜重威其实犯下不少问题,延误战机、闭城自保……但是他在战后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处罚。
\n
同时,杜重威不仅在军事上不利,在担任节度使镇守一方时,也不能对当地带来正面作用。相反,他重敛于民,税外加赋,括财虐民,以充私藏。他长期镇守的恒州十室九空、民不聊生,他的府内却藏有粟十余万斛。
\n
战时,他又闭守城池,即使看到敌军人数寥寥,或者掳掠大量百姓,他也不敢出击。
\n
这样的人,在战后,因为恒州凋敝、生民怨恨,竟然自己上书要求调任,且不等朝廷回复,杜重威就自行离开州府赶往京城。
\n
最后,石重贵也并没有把他怎么样,而是让马全节接任了他的恒州节度使,把他调任为了天雄节度使,并邺都留守。
\n
而石重贵这样的行事风格,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任用冯玉。】
\n
唐朝,贞观年间。
\n
从石重贵的理政手段、行事作风上,李世民已经看到了他灭亡的结局:“辽太宗第二次南下确实落得大败,但石重贵何以就此觉得后晋无惧契丹、高枕无忧?又怎么能够就此觉得自己能力超绝、开始放纵享乐?”
\n
后晋是胜了契丹没错,但这不代表石重贵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