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蒙古高原是中国草原游牧民族兴衰的核心地区,大多数盛极一时的游牧民族曾经在这里生存,或曾经控制这里,再向南挑战中原王朝。
此地曾先后有匈奴、东胡、鲜卑、乌桓、柔然、高车、突厥、回纥、黠戛斯、契丹、室韦、蒙古等部落和民族在这里兴起和衰落。
漠西蒙古分布在东至阿尔泰山,西至伊犁河,南至天山,北至额尔齐斯河流域地区。由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组成,人口约60万。
准噶尔部又名绰罗斯部,位于和硕特部之东,以和布克赛尔为中心,北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左岸,东至阿尔泰,南至准噶尔盆地。
和硕特部以伊犁河谷和塔城地区为中心,北至额尔齐斯河上游至巴尔喀什湖,南至乌鲁木齐、天山,西至吹河流域的广阔地区。
土尔扈特部原游牧于塔城地区附近的雅尔地区。杜尔伯特部牧于额尔齐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辉特部牧于裕勒都斯河流域和静地区。
17世纪初,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因与准噶尔部不和,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向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迁移。
和硕特部首领世代担任漠西蒙古盟主。
万历末期,和硕特部首领成吉思汗之弟合撒儿的十九世孙拜巴嘎斯,担任漠西蒙古盟主时,兵力雄厚,拥有卫队1.6万人,被公认为宗教和政务上颇有权威及影响的首领。
拜巴嘎斯提倡藏传佛教,将义子咱雅班第达送往西藏当贵族喇嘛。咱雅班第达作为藏传佛教高僧,促进了藏传佛教在漠西蒙古的传播,并创建了托忒蒙古文。
天启年间,漠西蒙古东部有漠北蒙古、西部有哈萨克汗国、南部有叶尔羌汗国、北部有沙俄,都在不停地蚕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