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没费心,只有他杨英良没费心,文智在家他奶奶管生活,我管学习,当然文智自身也很努力,他也是有的,文慧就是她姜奶奶在负责了”。
“好了!我们聊天聊起劲了,早过了吃饭的时间了”。“那就赶紧吃饭吧,边吃边聊。”杨英良说着便拉着两人走向餐桌。
饭桌上,大家继续聊着天。“对了,文慧初中在重点中学读了,她打算在哪儿读高中呢?”姜老师问。
“就在咱们这儿的重点中学读呗,离家近,方便。”杨英良回答道。
“其实这里的重点中学教育质量更好一些,不过确实离家远,不方便照顾孩子。”姜老师点点头,表示理解。
“文慧这孩子挺懂事的,学习也自觉,不用我们操心太多。”潘冬梅笑着说。
“那就好,孩子懂事家长就能省下不少心呢。”姜老师感慨道。
吃完饭后,杨英良与跟两位老师道别离开。在门口,老师拍了拍杨英良的肩膀说:“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们说,这么多年了,有什么事都融洽了。”
“谢谢两位老师,你们也要注意身体啊。”杨英良感激地说道。看着两位老师渐渐老去的慈祥身影,杨英良夫妻心里感到一阵温暖。
“在回部队的路上,司机小王说道:“从我开车到现在还是有这么多年了,一直感到你们同潘政委一家人的关系就不一般,一般的亲戚老辈子达不到这种水平”。
“这还用说,我与潘政委的关系,原来我以为你清楚”。
“清楚是肯定清楚的,潘政委姓潘,嫂子也姓潘,我们军部机关大家都清楚你们的关系,只不过我想的是他们俩个老师对你们一家太好了”。
“这一点倒是实际的,我这一辈子没有潘老师,没他的扶持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也可以说没有我们一家人的今天,一个人为人必须做到"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对潘老师的恩惠,我们一家这一辈子都报不完,我母亲时常都在教育我”。
“人做事就该这样,嫂子和首长你们也就是青梅竹马走到一起的吗?”。
"是呀!我们之间的事都可以写本书了,他主要是人聪明,又善良,首先是我叔父同情他,也看上了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缘分吧”。
不一时回到部队,杨英良下了车,然后又送潘冬梅回家。潘冬梅到家后,刚下车听到杨母对她说道:“部队医院带信到家里来通知你到医院去一下”。潘冬梅听了杨母的话,心中一惊,她不知道医院为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