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三牛笑了笑,不再反驳,他心想:古人真是无知啊!这种小事不值得他浪费精力。
回到家中,两人便开始分头行动。
张二牛把竹筒里的蚯蚓倒在鸡食槽上,随后去制作陷阱。
张三牛把蓑衣像旗帜一样挂在外面,然后去厨房烧水,他那被雨水浸泡多时的小脚丫,急需一锅热水来温暖。
家中的陶锅就像一位年迈的老人,传递热量还不足铁锅的 30%,光是烧水就花了近一个小时。
因此,古代烧火时对木材的需求量非常大。
古代用于存储热水的“暖水壶”同样由陶瓷制作,张三牛先将暖水壶灌满,然后把剩下的热水倒进木盆里,与冷水混合,洗完脸后便开始泡脚,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
接下来的时光平淡如水,朴实无华,田地里的农活暂时告一段落,家中的两头畜力于是成为了村里通往县城的“公交车”。
南山村距县城二十余里,往返一趟仅需两文钱,去程一文,回程亦然。
一车能载客六七人,不过,村里每日前往县城的人寥寥无几,仅三四人而已,一头畜力便足以胜任。
因此,家中的牛和驴轮流上阵,充当“公交车”,另一只则交由张二牛和张三牛放养。
兄弟三人一同出门,张大牛上南山砍一车柴,偶尔也会去西山伐竹。两人放牧,归家时刚好一同返回。
立夏悄然而至,全家人每人一个鸡蛋,小小地庆祝了一番。
实际上,自从捉野兔获利后,家里母鸡下的蛋不再积攒用于换钱,大都被吃进了肚子。
两个月间,张二牛和张三牛捉了一百多只兔子,卖得一两多银子,将近十六钱,除去交给衙役的,也还有将近十四钱。
至于其它的小动物,由于太小而不值钱,全部进了众人的肚子里。
每日二十多文的进账,堪比一个成年劳力的收入,张三牛未曾料到,山中野兔竟然如此之多。
张运国和张大牛本也有意加入,怎奈家中田地需要他们的悉心照料,且设置陷阱的人手已绰绰有余,此事便也只能无疾而终。
张三牛的小荷包鼓鼓囊囊,里面有七十五个铜钱,他本想买油制肥皂,但一个四岁的孩子,又该如何解释这一切呢?于是此事便拖延至今,还需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俗语有云:“立夏三天遍地锄”。
早饭过后,父子四人又一同下地,与往日不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