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这民间的病症真是千奇百怪,更得加紧完善《本草纲目》才是。
几日后,那老妪竟带着几个乡亲又来了。李时珍心中疑惑,难道是方子不见效?老妪却满面笑容,拉着李时珍就往屋里走。
“李大夫,多亏了您那方子。看,我的牙口现在可好啦。”老妪边说边张大嘴巴展示。
李时珍细细查看后也露出欣慰笑容,“阿婆身体恢复得如此之快也是自身调养之功。”
乡亲们见状纷纷围过来求诊。有的说家中孩童总是积食发热,有的说自家娘子产后虚弱一直难愈。
李时珍一一耐心解答,或开方抓药,或给予食疗建议。每一个病症他都谨慎对待,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与知识。
这时,一个年轻人着急跑来,“李大夫,我爹上山采药摔断了腿,您快去看看吧。”
李时珍赶忙收拾药箱跟着前往。一路上他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接骨疗伤,同时也感慨这行医之路虽忙碌辛苦,却是意义非凡,而这些病例也将成为完善《本草纲目》的宝贵素材。
来到伤者家中,李时珍看到老人躺在榻上,面色痛苦。他先仔细检查了伤势,发现骨折处颇为严重。李时珍眉头微皱,一边安慰家属,一边有条不紊地准备接骨工具。他先用夹板固定伤处,手法熟练且轻柔,尽量减少伤者的疼痛。
接着,他从药箱中取出一些自制的草药膏,轻轻涂抹在伤口周围,并解释道:“此膏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之效。”随后,他又开出内服的药方,嘱咐家人按时给伤者服用。
处理完伤者后,李时珍并未急着离开,而是留下来观察了一阵。待确定伤者暂无大碍后,他才起身告辞。回途中,他路过一片山林,看到许多不知名的花草。
李时珍的眼中立刻充满好奇,他停下脚步,开始仔细辨认起来。这些植物说不定又是可以入药的宝贝,若能记录进《本草纲目》,那可是造福后世之举。想到这里,他便兴致勃勃地采集样本,准备回去深入研究。
正当李时珍全神贯注采集样本之时,忽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呼救声。他心中一惊,顺着声音的方向寻去。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被困在一处荆棘丛中,身上还有几处擦伤。
李时珍急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将老者搀扶出来,带到一块平坦之地坐下。他打开药箱,拿出布帛和药水,为老者清理并包扎伤口。老者感激涕零,说道:“多谢先生搭救,老夫本是附近村庄之人,进山寻找失散的家畜,不想却遭遇此难。”
李时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