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再厉害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不听人言必有失策,逐渐成为昏聩独裁的掌权者。
\n
荀彧,荀攸等人,即便面对曹操,也敢于争辩,表达自己的意思。
\n
大家各管一摊,都想把自己负责的事先弄好。
\n
对于曹操要增加造船业,开海的投入,观点不一。
\n
要知道汉时还没有人,充分认识到开海疆的重要性。
\n
海路商贸的开发,包括外出,登陆作战,乃至更长远的一些考虑,都需要早做准备,用船队来完成。
\n
适当倾斜资源,培养造船人才,先发展一天,就早占一天便宜。
\n
这个时代的大海,是完全开放的,根本没有竞争。
\n
单是渔业的扩张,就能带来很大的利益,对民生形成强有力的补充。
\n
汉时的船运,消耗其实很小。
\n
大船造出来以后,主要消耗的就是时间和人工成本,一本万利。
\n
曹操还考虑过,如果逐渐有了远航能力,能不能去把土豆和玉米,从大洋彼端弄回来。
\n
两者的产量,种植条件的便利性,能在更短的时间周期内,解决饥饿问题。
\n
但茫茫大海,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不是现阶段能完成的任务。
\n
大魏号凭借仙台印的加持,或许能完成跨越大洋的远航。
\n
然而其间变数太多,时间漫长。
\n
曹操不敢随意用仙台印,去推动一艘船远洋。所以还停留在构思阶段。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