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爵位分为世袭与不能世袭的流爵,开国时期、靖难时期封爵多为世爵,仁宗之后的武将、文臣封爵多为流爵,不予世袭。
\n
“国初六十五爵居然只传下来八个?”
\n
虽然知道老朱刻薄,但这个数字还是让李昊震惊,他儿子永乐皇帝都比他有人情味儿,永乐年间封的五十四個爵位都传下来二十六个。
\n
“明确无疑,只有魏国公、怀远侯(鄂国公常遇春一系)、临淮侯(原曹国公)、定远侯(原卫国公)、灵璧侯(原信国公)、诚意伯、黔国公(原西平侯)、武定侯这八家。
\n
除去武定侯,其余几家财物、田庄大部分在南京或老家附近,黔国公的家产大部分在驻地云南。这八家在北京的府邸基本上都被搜刮过了,查到各处财物价值总计二百七十余万两,尚有六七百家铺面还在查封。”
\n
国初八爵中,唯有武定侯家是个意外,他家的郭勋在嘉靖年间权倾一时,因此家族资产大部分在北京城,店铺为数不少,就连天津、通州等地都有不少武定侯家的铺面。
\n
靖难二十六爵中倒有不少惊喜,这些府邸的拷饷仍旧在快速进行,按先前几家搜刮出来的财物,李大帅估计这二十六家总共能拷出价值两三千万两的东西来,当然,各地田契会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n
勋贵家里虽然财物多,但现银子反倒没有当权的太监、大贪官家里囤积的多,他们主要的资产是城外的田庄、各大城里的店铺。
\n
“大帅,尚有一事需要回禀清楚。弟兄们抓到了几个孔家的人,为首者名为孔尚仁,据说是衍圣公孔胤植的叔叔。孔家在顺天府的田庄由他管着,但又扯进来一个名为周奎的人。弟兄们不敢私自处理孔家人、也不敢处置周奎,请大帅示下。”
\n
负责在大街上巡逻的一名把总回禀道。
\n
孔家?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