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杨明镜身为翰林书院之人,待遇优涯,公务却是极少。偏偏他又是个闲不住的人,滴水书院成了他平日的好去处。那些贫寒的学子虽然资质平平,却肯上进,求学之心坚渴。杨明镜亦是苦读出身,既对了脾胃,教授起来便是很上心。一路教下来。虽然是些启蒙的童学。却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江耘正指点着挂在墙上的大宋全舆图,下面一帮学生竖着耳朵听得极用心。
授课之时,江耘瞧见赵估兄妹俩和李清照、瘦竹先生走了进来,悄悄地坐在最后,并一把按住了欲起身行礼的杨明镜,他便知道,赵估不想打断他,便不在意,继续他的地理论座。
江耘笑着道:“问得好。是有许多我大宋不曾有之物。怎奈隔洋过海,路途遥远,尚少人探寻。”
起南洋之事来,远远不如江先生说得好。待我大了。我去南洋寻那些个金米、银米!”
另一学生取笑先前的那人道:“张家五郎,若是不服我大宋水土,寻来也是无用。”江耘虽然来此授课不多。却极是开明、随和,鼓励自由言,课堂气氛极好,学生向来是言语无忌。
“琼州岛?”
台下的赵估奇道:“他何时去过琼州之地?。
下面的学子显然对苏大家去过的地方很感兴趣。纷纷问着各种问
下面的众人听得心旌摇荡,嘈嘈之声不可绝。
“皇兄未闻“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名句吗?想来岭南的生活并不苦,所苦者,不过离朝堂之远而矣。”
赵怡娴静地一笑,继续道:“天涯海角,若真有此所在。如他所言,却是少了些悲凉之意。”
如果可以,抛去一切羁绊,纵然天涯海角,又何妨。
赵估摆摆手,示意江耘免礼,不悦道:“梨子收到。奏折也收到,人却如何不来见联?”
赵估哪会吃他这一套。笑骂道:“好你个滑头相公。做了几年知县,倒改了你那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气不成?怕是心里有鬼吧?”
今日见到赵估。见他言语随意,便知道两人之间那份默契还在,心中不禁高兴。
赵估大笑道:“难得难得,杨老御史到是会调教人。既如此,便跟着他多学学罢,联让你留在京城。”
江耘心中惊急,却见赵怡笑意盈盈地站在身侧一点也不在意,便知道尚有下文。
看着江耘着急的样子,赵估心中痛快小子,还不乖乖地来找我。
滴水书院自成立之日起,便承载着江耘小团体太多的期望。是以虽然无甚名气,资金也不算充裕,却是自成格调,书院之中的房子、课桌虽然不新,但贵在整洁有致。
得知那些贫苦孩子是免费入的学,书院的维持资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