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忙完了这一切,回到自己的家中,吴璘才终于反应过来,然后让人招来杨从义(此时正在洋州担任知州,也就是汉中区域)。
等几日后杨从义从驻地赶来成都,就看到了一脸严肃的吴璘,他还看到了杨政,后者是吴家兄弟的半个同乡,此外还有其他几个吴璘的幕僚。
吴璘先是向大家问好,然后又把官家此前的一些意思传给大家,杨从义觉得这就是些官家安抚吴家军的话,其实不值得把他专门叫过来,然后就看到吴璘一脸严肃地问杨政:
“直夫兄,你说我们家有没有可能是蜀汉时候吴懿家的后代?”
杨政无奈地摇摇头:“吴懿好像是兖州陈留人吧,他们那一支的后人好像留在成都,再往后没有记载,唐卿你们是德顺军陇干县人,当年是魏地,差的老远呢!”
于是吴璘满脸遗憾地点点头:“也没准是他们迁到德顺军呢?”
杨政就只能不说话了。
然后吴璘又转向杨从义:“子和兄你知道武侯墓在汉中什么地方么?”
“应当在勉县,地处定军山下,怎么了?”杨从义心想你要是跟吴懿套近乎也就算了,你要是说你是诸葛亮的后人,今天我说什么也要阻止你乱攀亲戚。
紧接着他就听到吴璘又说:“好像官家挺喜欢诸葛亮的,你说我们是不是给武侯修修墓?”
......
在一片祥和中,1142年就这样过去。
尽管又有几次金军小规模边境制造摩擦的情况,不过双方并没有再打一场大仗。
但是没有人认为这是两国之间和平到来的前兆,相反从北方逃难来的汉民带来了消息,金军在去年冬天那场大败后就聚集工匠打造铁甲,显然是打算再跟大宋干一架雪耻。
其他的小道消息还有很多,比如完颜宗弼虽然失败,但是依然在朝廷中独揽大权,甚至和金国皇帝貌合神离。
以及金国在推行一种“天眷新制”意图逐步完善女真与汉制的融合,如科举取士、仿宋官制等。
再比如宋徽宗其实已经于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历史上赵佶死的时候由于宋金处于战争状态,消息传递受阻,南宋方面长期未能确知其死讯。直到“绍兴和议”达成后,1141年秋冬之际,金国为体现“和议诚意”,才正式向南宋通报赵佶的死讯,并同意归还其梓宫)
又比如金国虽然奈何不了岳爷爷,但是不妨碍他们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