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宋官员俸禄主要由货币、实物、土地及杂项补贴构成,所以高官一时间也可以不花钱,只靠实物俸禄便过得体面(前提是他们不铺张浪费),不过五品官以下就必须要花钱购买粮食和布匹了,否则只靠朝廷发的粟米和布料会有点不体面。
因此很快就有官吏拿着钞票去新市购买粮食,买粮的官吏一开始把钞票的含金量等同于钱引,所以打算先花掉免得贬值,结果等他到了新市的官营米店后发现对方居然是按照面值收取的,忍不住吃了一惊。
(这个时期的资料比较乱,理论上这个时候的钱引的实际购买力是币值的七成到八成之间)
然后这名官员又检查了一下买到的大米,发现质量很好,并非陈米糊弄了事。
(其实网友们送来的粮食按照现代的标准已经是陈米了)
好奇心大起的官员又问若是没有钞票,能否买这里的粮食,店里的伙计回答用铜钱、银子、钱引都可以买,不过钱引要验真伪,而且不能全额承兑,只能按市价八成来。
于是这名官员干脆带着粮食在商业区中转了转,发现这里不止卖粮食,油盐糖醋布匹茶叶固然随处可见,甚至还有许多稀罕商品,看起来像是市舶司流出来的海外货。
而且价格也不贵。
这个消息迅速在官员当中传播,很快就有更多的官员来买东西——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一种新钱币在刚刚发行的时候是最值钱的,而且用这些钱还能买到一些平日里不好买的稀罕货。
比如那种白色的糖,又或者海外的香料。
然后官员们很快发现这里不止卖各种日常市面上常见的商品,甚至还卖瓷器,而且是官窑产出的瓷器,不过当他们想要购买的时候,却被告知这些瓷器购买不仅要钞票,还需要一种“瓷器票”,只不过这种瓷器票从哪来,店家就不肯说了,只说诸位相公迟早是要知道的。
(这里的相公是普通百姓对不认识的高官的称呼,不是指对面是宰相或者枢密使)
......
在官员们和宫里的侍卫、宫人、帮佣的带动下,很快整个临安城的百姓都知道这个新集市不但商品繁多,而且有士兵巡逻维持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泼皮无赖,卖的东西也货真价实、足斤足两,而且什么钱都收。
所以很快百姓们也开始来这里采买东西,也有一些脑子灵活的小商小贩跑来附近卖东西——虽然他们进不去这个新集市,但是不妨碍他们认识到这里人流量大,潜在的客户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