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摇了摇头:“我们不能跟大军一起撤退,那样蜀军会衔尾追击,我们要游离在大军之外,让蜀军不敢放手追击,如果他们来追我们,我们就利用马匹优势甩掉他们,帮大将军多争取点时间。”
其实骑兵在短距离的行进中确实能甩掉步兵,但是一旦长时间行军,得不到粮草补给的马匹会迅速掉膘(尤其是它们还有驮着全副武装的骑兵),到时候它们就跑不过步兵了,不过骁骑营的将士们非常有默契地谁也没提这件事情。
毕竟中军的待遇是最好的,所以这些官兵对大魏的忠诚度也最高。
这三千骑兵中,真正的战马只有一半,还有一些则是骑着挽马(配备板车,平时主要用于拉货而非作战,速度相对较慢但拉力强大),一旦长时间奔袭肯定会拉开差距,不过看到夏侯霸愿意为了大军而把自己当成诱饵,他们自然也不会临阵退缩。
———汉军主力处———
攻下外营的速度比诸葛亮想的还要快一些,之前张苞马岱他们击破外围守军的行动不但摧毁了魏军最后一次占据战场主动性的机会,而且也震慑了外营的魏军。这些外营的魏军大部分不敢过分抵抗,在确认没有援军来帮助自己后就投降了。
只有少数两座营地抵抗比较坚决——这两座都是以来自洛阳地区的战兵为主的营地,就算个别士兵想要投降,营中的校尉、军司马也不会同意,何况他们的家人都在洛阳地区,投降了还会祸及家人。
这两座营地消耗了陈式和魏延部的一些时间,等丞相注意到魏军出营的时候,他们刚刚降下两营的“魏”字旗。
诸葛亮同样考虑过魏军被水攻后非但不据营自守,而是趁着最后还有力量的时候奋力一搏的可能,不过他觉得曹真和司马懿两人同领一军,其中司马懿是长安本地负责人,曹真则来自洛阳,没准意见会相左,想要达成一致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到时候汉军总能想办法把魏军堵在营地里慢性死亡的。
结果丞相也没想司马懿居然会这么勇猛,跑到一线组织人员抵挡汉军,然后还没挡住。
没挡住也就算了,居然掉头就跑!
于是只剩下曹真的大营自然没有了扯皮的条件,并在第一时间开始撤退工作。
虽然魏军一旦开始撤退,就没法组织有效的反击,不过这也意味着诸葛亮想要在此地大规模杀伤魏军的计划失败了,为了尽可能扩大战果,诸葛亮不得不让人去给赵云送信请他尽快带兵赶来,此外还让人向句扶打旗语,让他想办法过河。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