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说白了,就是经书的义理,也就是对于儒家经典解释与注解,按理说,这种东西是有标准答案的,但……孔子他老人家都过世了一千多年,经义又发展了这么多年,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谁能说那家的说法就是标准答案喽!
就像“朝闻道,而夕死矣”这句,你可以注解为: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但同样的,要说孔子是个山东人,脾气暴躁一点也很正常,故而说不定他这句的本意就是:早上得知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可以去死了。
同样的一句文言文,根据不同的场景可以幻化出无数的说法,只要你脑洞够大。
这也是古代的当朝者,为什么都喜欢儒家的原因,试问:一个随时随地的可以改变说法,为当朝者服务,又有真正的圣人背锅,民间势力够大,谣言能够让人真正信服的学派,谁不喜欢。
从董仲舒,到郑玄,到程朱,到顾炎武等等一系列经学大师,所做的事不就是让儒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符合当朝者的利益。
期间,除了出了王阳明这么一个怪胎,搞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儒学,其他的,不都是按照着国家形式走,也就是实时经义。
说白了,经义这个东西,其实无所鸟谓,就像你从小学到大的思想政治课,生活中,基本毛都用不上。
但……用不用得上一回事,可它考是真的要考!
所以,就得死记硬背。
经义也是差不多,就算是古人们咬文嚼字,把一句话的含义玩出花来了,它大体意思总不会变吧!
大就是大,小就是小,所以……经义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背课文。
事实上,背课文的这一步,他纪晓也是可以省略的,毕竟,都是穿越者了,谁还没点金手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