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为沈玉耀带回来不少在海上为寇贼的奴隶,以及一些海岛的地图。
沈玉耀得知此事后,开怀不已,大赏邢三娘与船上诸人,还将邢三娘原本的职位上提。
这个升迁速度,放到京城也是相当炸裂的。
而是放在了船上。
只不过是一车的琉璃瓷器,全是死物,虽然很贵,但没太大价值。
海商富裕这事儿,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没人清楚海商到底有多富有。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跑海商到底有多富裕了!
看到东西后,人们才知道到底这饼是真的,而且真的好好吃啊!
海船上的东西需要清点,因为是第一艘回来的海船,意义非凡,蔡有志干脆亲自领人清点了一番。
此刻就没什么对世俗的欲望,感觉整个人都飘飘然了,金银也不过身外之物,多了也就那样吧。
其实国库的进账远不是这一艘船可以媲美的,只是国库里的东西,不可能全都换成金银摆在一起给他看。
“而今草原上而来的商旅,途径周塞关,总会赞叹大庄建造的草原之路,周塞关与西南关两处互市,充盈国库功不可没,既然有陆上互市,也该有海上互市。”
在户部尚书的位置呆了一年,已经将蔡有志锻炼出来了,他现在就是个合格的户部尚书。
是蔡有志心里的摇钱树,看来他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海上贸易的好处,并且恨不得马上就接着赚钱。
沈玉耀松了口气,她布置下来的东西可算是有个着落了。
接下来就是解决冬季问题。
只要民间的商业发达起来,粮食问题就不用太过担心,朝廷兜里有钱,哪怕哪个地方欠收,也可以通过收购外国粮食来平衡本国的粮价。
朝廷有钱,什么都好说。
她今年就可以将炕这个过冬神器推广开来,但如果燃料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便是非常省柴火的炕,也无法解决根本。
但是因为山路难行,大型树木难以砍伐等等原因,柴火的价格居高不下,普通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最多就是靠山吃山,自己在秋季上山捡点儿柴火回来过冬。
况且炕不是万能的,如果房子的保温效果不如人意,炕那点儿热量,撑不到最冷的后半夜。
所以想要解决取暖问题,必须解决房子保温问题、燃料问题和取暖工具问题。
只是确实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是由于房子建材的限制。
沈玉耀大概捋清了接下来的奋斗目标,饭要一口一口吃,相信大庄很快就能变成个大胖子了!
朝廷的政令下达速度极快,蔡有志申请建立海上互市的折子被沈玉耀批准不久,石采文就收到了户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