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忧民的情怀。
“太白兄,虽然大唐造不了高铁,但是你可以带回一些东西,也足以让大唐更上一层楼。”
“啊?真的吗?太感谢苏姑娘了。”李白抱拳道。
苏嘉禾又打开了某宝,熟练地下单各种作物种子和书籍。
中午十二点,列车到了扬州站。
“我们到扬州了吗?怎么感觉根本没走?”李白站在出站口,到处张望。
“车都跑了一上午,怎么可能没走呢?”苏嘉禾不解道
“可这个地方,和咱们上车的地方差不多啊。”李白一脸茫然。
“噗嗤”,苏嘉禾没忍住笑喷了。
“太白兄,全国的车站基本都长一样。你要不信,咱们出去看看。”
李白来到火车站广场,看到“扬州站”三个大字,才相信真的到了扬州。
“短短半天时间,从燕赵大地到江南,真像做梦一样啊。”李白仍旧感到不可思议。
虽然不是烟花三月,但是盛夏的扬州绿树荫荫,别有一番风景。
扬州被称为“最中国的城市”,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建筑。李白走在街上,虽时隔千年,却感到似曾相识。
两人在瘦西湖观光了一圈,第二天吃了早茶,又坐动车赶往武汉。
下了车,李白直奔黄鹤楼。
“太白兄,现在的黄鹤楼,还和大唐时一样吗?”苏嘉禾问道。
“大不一样了。”李白摇了摇头,“当年黄鹤楼里,钟鼓馔玉,管弦呕哑,文人骚客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啊。”
苏嘉禾大概明白了李白的意思。以前的黄鹤楼是鲜活的,有烟火气的,现在却摆满了展牌和书画,成了冷冰冰的展品,供人参观。
黄鹤楼,只成为了一个地名,一个符号。
似乎所有保留至今的名胜古迹,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啊。”苏嘉禾有感而发。
“苏姑娘也知道崔颢的诗?”
“当然知道,我还知道你看了这首诗后,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苏嘉禾说道。
“哈哈,你连这都知道,惭愧,惭愧。”李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崔颢真是个人物,他这首《登黄鹤楼》,我至今都望尘莫及啊。”
离开黄鹤楼,苏嘉禾又带李白去了汉阳江滩,坐了长江游轮,又在户部巷吃了晚饭。
时间紧迫,晚上十点,两人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