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总而言之,草台班子终究是走上了正轨,且萧砚麾下的幕僚集团实则已不算少,这将近两年来,韩延徽和冯道都分别在中原与河北物色了不少人才,都在源源不断的往萧砚身边送,不过相较于庞大的朝廷机构只是还略显单薄而已。
\n
这些人,才是属于萧砚真正的班底,起用河北将门是大势所趋,燕赵之地多人杰,受召入京的都是一两年前便追随在萧砚麾下的智囊团与可用军将,在挂职天策府后,便已勉强算是一个新兴的军功贵族集团,与隋唐之交的关陇集团,以及后世的所谓淮泗集团颇有点相似,不过就是才显雏形而已。
\n
不论是当年所谓的河北望族,还是恰才新兴而起的河北将门,此番既已捆绑在萧砚身边形成新兴的政治团体,有没有才干是一回事,关键是用起来不大需要担心忠诚问题。
\n
和汴京朝廷原有的班子不同,河北士人入京,属于硬生生的挤进中枢并占据了最大一块蛋糕,若说朝堂局势更迭,原有的汴京官吏还可以毫无压力的转换门庭,但这些河北士人,就算不被新主清算,也会被中原士人狠狠打压。
\n
所以河北上下望族、将门此番押宝在萧砚身上,是彻彻底底的和萧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胜则从龙,如那初唐之凌烟阁,败则族灭,没什么好说的。
\n
若说天下哪一批人是最愿意看见萧砚称帝的,那么已死死捆绑在萧砚身边的这些河北望族、将门,绝对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n
河北数百年被打压而兴的郁气,算是一朝被尽数押在了萧砚身上,所谓:“上将军逸气纵横,鹰扬河朔,引兰山之骁骑,驱易水之壮士,跨蹑燕齐,牢笼赵魏,好通戎夷,声震华夏。”
\n
这一莫名而起的风闻,已然在河北广为流传。
\n
不论萧砚本人想不想,连同韩延徽、冯道在内的河北人士,都只会自发的拼命给萧砚造势,这就是政治团体的作用,远非是一个人两个人就可以相媲美的。
\n
但就算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