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王稼祥和张闻天。
周恩来对毛教导员的军事才能从来没怀疑过,现在红军面对的形势险恶无比,博古没办法,自己也没什么好办法,不如让毛教导员来指挥,可能会摆脱险境。
这就是遵义会议能够顺利召开的背景。
湘江之战后,毛教导员的思路已经开始起主导作用,博古和李德实际上已经靠边站了,只是还没有正式通过组织程序。
毛教导员建议往贵州走,原因非常简单,光头的主力在红军前往湘西的道路上张开口袋等着,既然如此,那就换一个方向走,贵州是什么情况谁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往贵州走,至少可以打乱光头的部署,何况贵州山多地贫,黔军实力也比较弱,如果能在遵义一带建立根据地也不错。
事不宜迟,光头的中央军一共8个师,在红军身后紧追不舍,红军要去遵义,必须渡过乌江。乌江是贯穿贵州境内的一条大河,在重庆涪陵注入长江,是长江上游的支流之一,水流湍急,适合摆渡的地方很少。
大家要有个基本概念,过河嘛,要不坐船,要不过桥,如果没有船和桥,大部队过河就难于登天。
时间就是生命,林彪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的红三军团连夜出发,总参谋长刘伯承也带领工兵队向乌江急速行军,寻找适合渡江的地方,并且速度要快,国军就跟在后面,最多两天的功夫就可以扑上来,形势万分紧急。
如果红军不能及时渡江,那么乌江将成为第二个湘江!
由于对渡口的情况了解很少,为了提高过江的可能性,红军安排了三支队伍,分别抢占江边的三个渡口,分别是江届河渡口、回龙场、茶山关。
老规矩,一军团急先锋红四团达到江届河渡口,耿飚倒吸一口凉气,渡口两岸悬崖直插云霄,江面波涛汹涌,江水在夏天都冰冷刺骨,何况当时已经是寒冬,战士们说话冒的全都是白汽,穿的都是破烂的单衣,本来就冷的直哆嗦,如果要过江,只能下水游过去。
说干就干,耿飚组织了8名水性最好的战士,每人喝了几大碗烈性白酒,贵州这地方的酒可是一流,喝完以后,战士们浑身燥热,才敢下水,不然下去直接就要冻休克。
水流太急,为了安全起见,8名战士牵着一根粗绳子,绳子的另外一头绑在大树上,大家牵着绳子游过河,防止被冲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黔军虽然是双枪兵(步枪和大烟枪),但毕竟也是兵嘛,看见红军大模大样的在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