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阿曼蒂那海沟的最深点(8047米),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到达该海沟的最深点,标志着人类对该海沟系统科学考察的开始,创造了在该海沟最深处科考的深海探索发现的奇迹。
在深潜作业中,科学家们收集了大量的地质和生物样本,包括铁锰结核、沉积物、岩石以及各种生物样本。这些样本有助于研究海沟底部的地质环境和生命现象,揭示驱动海沟底部地质和生命活动运转的内在机理。
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中国科学家们在该海沟中发现了多种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物,包括微生物、无脊椎动物等。这些生物在高压、低温、无光的环境中生存,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多样性。在基因组研究上,通过对深渊生物的基因组进行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这些生物如何适应深渊环境的分子机制。例如,研究发现了端足类钩虾的基因组是人类基因组的4倍多,揭示了其在深渊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种群历史。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通过“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采集深渊微生物样本,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发现大量具有抗菌潜力的新物种,并通过发酵和提取技术获得抗菌活性物质。
另外,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组分析,发现了深渊微生物中存在多种抗菌基因,并通过发酵实验验证了其抗菌活性。
而提取深渊微生物的抗菌物质需要结合多种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具体的提取方法及其实验流程如下:
首先就是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与发酵,第一步就是培养基优化,由于深渊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因此需要模拟其生存条件,如高压、低温、寡营养等环境。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例如,使用高压容器模拟深海环境,或添加特定营养物质以促进抗菌物质的分泌。第二步是进入酵工艺操作,通过发酵培养,可大规模获取目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酵过程中需控制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以优化抗菌物质的产量。
其次,是抗菌物质的提取与分离过程,这又包括以下步骤~(1)细胞破碎,在提取抗菌物质前,需要破坏微生物细胞壁。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机械破碎如高压均质法、珠磨法、酶解法就是使用溶菌酶或蛋白酶分解细胞壁和化学法就是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或酸碱处理。(2)初步提取,根据抗菌物质的性质(如亲水性或疏水性),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初步提取。对于水溶性物质,通常使用水、盐溶液或缓冲液进行初步提取。而对于脂溶性物质则采用有机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