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里的成员们都已经到齐了,看到潜龙归来,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欢迎的笑容。
“大家新年好!”
潜龙热情地向大家打着招呼。
“沈老师,新年好!我们都有点想念您了。”
年轻的研究员们纷纷回应道。
会议一开始,潜龙就强调了此次冬季渤海海上冰况及海洋生态研究的重要性。渤海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海域,在冬季,冰况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还会对沿海的经济活动如渔业、航运等有着重要的关联。
“我们都知道,渤海的冬季冰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冰况的复杂多变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
潜龙站了起来,在会议室的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渤海区域图,开始详细地讲解起来。
“从冰情监测来看,我们需要获取更准确的数据。上一次的冰期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数据,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探究。”
潜龙指着白板上的图表说道。
团队成员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有的研究员提出了新的冰情监测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浮标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潜龙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成本和数据的兼容性问题。卫星遥感能够覆盖大面积,但是精度有限,浮标监测精度高但是数量有限。我们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潜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潜龙还回顾了历史上中国科考队在渤海冬季海冰的科考任务中所取得了多项重要收获和一些科研成果,这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考船与技术应用
.“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作为我国高校首艘具备极地全海深科考能力的破冰船,成功执行了渤海冬季海冰-海洋-生态综合调查任务,填补了低纬度海冰研究的国际空白。
此次在渤海冬季科考中采用了多手段协同观测,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纬度海冰区实现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与科考船联动的海冰同步观测,提高了数据精度,为未来发展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科考队在科研成果与数据收集上收获颇丰,进行了海冰生消过程的研究,通过综合调查,科考队深入理解了渤海海冰的生长与消融过程及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为构建渤海海冰生态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方面,科考队采集了大量海洋化学样品和海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