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申群岛战役是发生在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的一场“被迷雾笼罩”的战役,其海战虽然不如中途岛激烈,但通过切断日军补给和战略牵制,加速了日本在太平洋的溃败。以科曼多尔海战作为关键节点,展现了传统舰炮战术在恶劣环境下的局限性,也凸显了情报与天气对现代海战的影响。阿留申群岛这场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军在中途岛战役期间发起的佯攻行动之一,主要集中在1942年6月到1943年8月,但最终演变为一场独立的战略争夺。
1942年6月日本发起中途岛战役(MI作战)的同时,又执行了代号为AL作战的佯攻计划,意图通过占领阿留申群岛西端的阿图岛(Attu)和基斯卡岛(Kiska),分散美军兵力,并为后续威胁阿拉斯加及北美西海岸铺路。当时日军北方舰队由细萱戊子郎中将指挥,包含2艘轻型航母(“隼鹰”和“龙骧”)、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及运输船队。1942年6月3号到4号日军开始发起进攻阶段,日军以“隼鹰”和“龙骧”号航母为空中主力,对美军荷兰港(Dutch Harbor)发动空袭。美军凭借雷达预警和防空火力拦截,击落多架日本战机,但岛上油库和部分设施被炸毁。日军一架零式战斗机被击落后迫降在阿库坦岛,后来被美军缴获并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破解“零战神话”提供了重要情报。占领阿图岛与基斯卡岛1942年6月6日日军没遇到抵抗就占领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两个岛屿,但战略意义有限,反而因补给困难陷入了被动。
美军在1943年发起反攻,目标是收复被日军占领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此阶段的战斗包括1943年3月的科曼多尔海战和随后的登陆作战。
1943年3月26日发生的科曼多尔海战是阿留申战役中唯一一次大规模海战。美军舰队(包括重巡洋舰“盐湖城”号、轻巡洋舰“里士满”号及4艘驱逐舰)与日军舰队(4艘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在科曼多尔群岛附近海域遭遇。双方在浓雾中展开炮战。美军“盐湖城”号受到重创,由于日军误判美军有空中支援而主动撤退,导致阿图岛日军失去了补给。此次海上遭遇战日军没能完成补给任务,美军虽然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切断了日军对岛屿的补给支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943年5月美军发动阿图岛收复战,美军最终以伤亡近4000人的代价攻占阿图岛,日军2300人中只有28人幸存,其余人“全员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