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1.在盐度分布上,喀拉海的南部沿岸有鄂毕河、叶尼塞河等大河注入,这些河流带来了大量的淡水,使得喀拉海南部的盐度比较低,只有10~12%。而向北盐度逐步增大到20~35%。这种盐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分布,不同种类的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在盐度较低的区域和盐度较高的区域,渔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不同。2.在水温和冰封期方面,由于喀拉海位于北纬70°以北的北极圈内,气候异常寒冷,几乎终年冰封,南部沿岸地区冰封期也有九个月之久,即使夏季,海面也多有浮冰。这种寒冷的气候和长时间的冰封期限制了渔业活动的开展,但也使得一些适应寒冷环境的鱼类得以繁衍生息。3.大陆上河流注入的影响上,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河流注入喀拉海,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进而吸引了大量的鱼类聚集。河流的注入不仅增加了海水的营养盐含量,还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为渔业资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4.海底地形和水流的影响上,喀拉海的海底地形复杂,西伯利亚大陆架在北方被两个又深又宽的平行海槽所切割,海区中有几个海湾切入陆地,主要有拜达拉塔湾、鄂毕湾、叶尼塞湾、皮亚西纳湾和泰梅尔湾。这些海湾和海底地形为鱼类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同时也影响了鱼类的分布。
在喀拉海科考史上,俄罗斯的科考队在喀拉海的海洋科考中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涵盖了核试验和放射性污染、海洋地质和生态系统、冰川和古侵蚀沟等多个领域。
俄罗斯科考队在该海域发现了核试验痕迹,在喀拉海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苏联时期在新泽姆利亚群岛进行核试验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灾难后留下的放射性铯的痕迹。研究表明1961-1963年进行的核试验导致了海底沉积物中形成了一层放射性增加的层,厚度竟达到了10厘米。这些发现表明喀拉海受到了长期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尽管截止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时放射性水平比较低,但未来仍然需要密切关注其变化趋势。
有关核放射性铯的分布,在喀拉海,只有在西伯利亚最大的两条河流——鄂毕河和叶尼塞河的河口才检测到与切尔诺贝利灾难有关的铯的痕迹。这些河流带来的降水是防止放射性核素扩散到公海的天然屏障,河流的淡水流量有效地阻止了放射性物质扩散,但是仍然需要定期监测这些河流的放射性水平,以确保环境安全。
在海洋地质和生态系统研究上,科学家们研究了该海域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