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航道探索上,通过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中国为全球航运业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助力了海上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在国际合作上,中国这些北极科考活动促进了与北极沿岸国家的合作,推动了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与生态保护。在当时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航线需要穿越北极海冰区,这对破冰船的性能要求极高,中国自主研发的极地科考船以实际航行成果展现了当时船舶制造技术的先进性。…”
潜龙停顿了瞬间,又继续说道:
“当时的中国北极科考队是多任务并行的,在航线设计上结合了科学考察与航道探索,考察任务也是多样的。在时间跨度上通常都是持续数月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工作,比如2023年的第13次科考队就出海56天,航行了9614海里。
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吃苦耐劳,能拼敢闯,伙伴们,大家有信心去完成极地综合科考任务吗?”
潜龙微笑着看着四周围坐的科考队员们。
“有信心!沈队长。”
科考队员们一约而同异口同声整齐地大声回应着自己的科考总指挥兼队长沈龙(潜龙)
潜龙朗声一笑:
“好!我相信大家也会做的非常好!中国北极科考队的历次航线路线体现出了中国极地远洋科考在北极科学考察中的持续探索和技术进步上。从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到抵达北极点,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极地科考的发展,也为全球北极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以前辈们为榜样,加油向着更高更好更全面的极地科考去努力。”
潜龙又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着:
“伙伴们,我们现在的科考条件可比过去更好了,大家一定要加油做好各项科考工作。不负祖国重托,不负中国海洋科学研究院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七月的格陵兰岛,海风凛冽,寒意与暑气在交替中编织出一种别样的氛围。中国极地科考船“鲲鹏三号”犹如一座钢铁巨兽,航行在格陵兰岛西北部的海洋之上,破开层层叠叠的海浪,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海上科考之旅。
“鲲鹏三号”的甲板上,科考队员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即将肩负的使命。科考队长潜龙,步伐矫健,眼神坚毅,他穿梭在队员们之间,时刻关注着每一个细节,指挥着科考队员们认真细致地工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