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老西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自打从太原城里跑出来,天天都想着回家。
而且他的大儿子现在也在太原城里,回去了能看着,心里踏实。
不过他把小儿子鹿生交到了付宁手里。
“付先生,这时局啊,跟三爷说得一样,我想着不能一家子都搁在太原,您把这孩子带上吧,要是有个万一,我们家不至于绝了户!”
张鹿生刚满十六岁,他爸爸的手艺也学了个七、八成,从拾福峪到阜平这一路上正好儿也缺一个会拾捯大车的人。
付宁把他的手接过来,让老西儿放心,到了阜平他们就安全了。
看着各家收拾得差不多了,付宁带队先出发了。
第一批是他带着自己的种子库,还有几个积年的老人先过去,看看那边儿是怎么安排的。
老人们这一辈子风雨见得多了,干什么都有经验,虽说搬搬扛扛的事儿干不了了,但是有什么坑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第二批是付闯带队,等着大车一回来,他们就把今年新制的种子带上,一家都出一个人,过去把家先安上。
最后才是倪墨和保本。
倪墨是党代表,他得看着人们撤离,有什么突发情况,他都得解决。
虽然付宁一直说他缺心眼儿,但是这几年他还是有进步的,至少这样的事情他已经能捋顺了。
保本带着电台,是拾福峪的嘴巴和耳朵,也是要留到最后的。
一切都安排好了,付宁就跟着工作组出发了。
现在这一路上都还在我们的势力范围里,所以很顺利就到了阜平。
边区政府在离城南庄不远的地方,安排了几排空房子给他们。
这里是原来的干部学校,但是党政机关这一搬迁,暂时就没有组织学习任务,这个地方就空下来了。
正好儿给拾福峪的人住,他们人不多,付宁数了数,一家子一间房的话,还能有点儿富余。
他先给自己的种子库找了个地方安置,然后跟着老人们把附近走了走。
学校有个小操场,种地是不行,但是当场院晾晒粮食正好儿。
附近的荒地不多,也不是没有,只要有水,就能慢慢开荒。
工作组的人还说,等机关都搬回来了,火药厂、化工厂、被服厂都是要人的,后勤也缺人手,不怕大家找不着饭碗。
鹿生跟着大车队来回跑,阜平这边儿也组织了几辆大车帮着他们拉东西。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