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六郎和慧姐帮忙提灯打伞。
赵老三则抱着琪宝,赵氏在一旁提灯。
村里的大黄狗“汪汪汪”叫了起来,屋里的主人出门看了一圈,才安心进屋。
一行人影影绰绰的走过一村灯火。
赵六郎站在檐下远望村庄,等屋里亮了灯,他鼓着嘴俯身吹了一口,眼前骤然一黑。
.
新雪覆路影,提灯踏天明。
天亮的如同七月大暑,但光亮并不刺眼,蓉宝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躺了许久,直到杨氏来揪她,才不情不愿的起身。
吃了早食没多久,江财和大福一行人就来拜年。
“老爷夫人新年万福。”江财进屋朝赵老四和杨氏叩头,待起身后又对着蓉宝几人作揖,响声道:“少爷小姐万福,新年吉乐安康。”
蓉宝放下勺子,也跟他拜年,“江财叔叔今年娶个好媳妇。”
江财咧着个大牙傻乐,“托小姐的福,今年一定娶个媳妇。”
赵老四也乐了起来,“年纪不小了,是该娶媳妇了。”
“借老爷的吉言。”
众人拜了年后,并不敢落座喝茶,只抓了把零嘴,领了主家的赏。
赵家迟早是要进城的,到时置了宅子,开了府,来往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要是府里没什么规矩,那是要惹人笑话的。
福婶一家深知这个道理,头年就跟江财两人讲了,“许多大家大府都是从小门小户发家的,身边也有一两个亲近的下人,待之亲厚。但往上一走,见过世面了,晓得人前尊卑,想起之前跟家里奴仆在一张桌上吃过饭,心里总有膈应。时间一久,情分没了,主仆缘分也到头了。好的给了安身钱放出府,不好的,随意寻个由头打发到庄子上去,将来世世代代都难有出路。虽说主家如今看着好,但将来地位高了,少不得讲究,与其让老爷夫人再立规矩,不如自己先把本分守好,将来留个主仆情分在,也能比旁人多些体面。”
江财和老丁头以前都是良籍,哪知道还有这些讲究,想着如今改了奴籍,自然也得有分寸。
赵老四没注意江财几人的变化,杨氏倒是瞧出来了,但就像福婶说的,如今守了规矩,好过将来再反过来教。
杨氏没有久留众人,说了几句贴己话,给了赏钱,就打发人走了。
待吃了午食,众人就去三房拜年。
随后在屋里坐着喝茶闲聊,等村里热闹起来,就一块出门拜年。
杨氏和赵氏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