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的话。”
“那倒没有,村里婶娘也说了你很多坏话。”
不过最主要还是赵老头的影响最大,蓉宝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爹懒,做事爱拖拉,当然,这对于别人来说是天大的毛病,但对于赵老四来说也就是美中不足。
不过村里人一向勤快,哪怕闲着没事都要找事做,所以赵老四的懒病就格外突出。
赵老头又是村里最最勤快的一批人,所以他看儿子犯懒病总忍不住骂几句。
钱经的住几回花啊?给儿子娶媳妇,给闺女打嫁妆,加上一大家子人的吃吃穿穿,眨眼就没了。
所以躺着什么都不干是不行的,至少现在不行,要是跟城里的富户大老爷一样,家里有千亩良田,那怎么懒都没事。
不过蓉宝觉得,哪怕家里真有这么多田,他爷爷还是闲不下来。
听到村里人还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赵老四火气更大,“一放下碗就骂娘,亏我有挣钱的好事还想着她们呢。”
蓉宝忙说,“爹,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村里婶娘可都夸你有本事呢。”
嘉宝道:“说你仁厚,惦记着乡里。”
蓉宝道:“心胸宽广,不计前嫌。”
“在外吃的开,会挣钱。”
“做事能吃苦,不喊累。”
赵老四瞥了两人一眼,“这么多长处,怎么就不能学?”
蓉宝低眉顺眼,没吭声。
心想他爹除了会挣钱的一点说对了,其他话都不太对。
招村里人干活是图方便,不计前嫌是因为懒的计较,至于吃苦不喊累,那更是无稽之谈。
她爹往年下地干活的时候,一回家就躺到床上起不来了,私下没少抱怨种地太累了。
当然,这些话是不可能让村里人知道的。
.
大年晚上才吃年夜饭,但午时就要祭祖,村里有这习俗的人家都忙活起来。
赵家往年都是在祠堂祭拜一下先祖,但今年还要去扫坟,所以忙活的更早。
赵老头在前头领路,赵老大几个手里拿着锄头镰刀,赵大郎这些小辈就提着整鸡整鸭整鱼和一大块肉、香烛纸钱炮仗等。
家里这么多人,就用不上蓉宝这些小孩子帮忙。
走过蜿蜒的一道山路,赵老头朝山上看了几眼,最后选了一条小道,七绕八绕的上山。
蓉宝累的直喘气,脸蛋红扑扑的。
杨氏摸了摸她和嘉宝的脖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