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别说家里百两银,就是千两金也不够啊。
赵二郎在媒人那边碰壁,少不得烦心叹气,赵大郎开解他,说是缘分还没到,再过两年说不得就碰上了,如今便是急也急不来。
但现在赵大郎想收回这一番话,“还是早点娶媳妇,成家说不定就好了。”
许灵桃说,“但愿吧。”
有些人成家前不着调,但有媳妇孩子后就一心挣钱养家。
.
赵三郎在家里带来的不愉快隔天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赵老头穿着儿子儿媳孝敬的厚袄,揣着手站在屋檐下看赵大郎几个贴春联门福。
他眯着眼睛瞧了会儿,见字迹跟往年不同,便问道:“这春联不是老四媳妇写的?”
赵二郎浑身上下喜气洋洋,朗声说,“六郎写的。”
赵老头“哟”了一声,“六郎写的。”
他走近去看了看,虽然不知道上头写了什么,但看着漂亮的字就觉得心里高兴。
读书好啊!读书好。年纪这么小就会写春联了,拿到镇上去还能卖钱呢。
而且自家还不止一个读书人,赵老头一瞬间腰杆都直了,把手背到伸身后问,“哪个是四郎写的?”
赵大郎遗憾道:“四郎没写。”
“四郎咋个不写?”赵老头四处张望,“人去哪了?这大过年的,别总拘在屋里读书,多乐呵两天,年后再用功不迟。”
赵大郎就说,“四郎去四婶家了,说是借两本书来看。”
赵老头就嘀咕,“祖宗拱土了。”
以前也没见赵四郎赵六郎年都不过的,但这今年睁眼就捧着书,比吃饭还勤快。
不过这是好事,赵老头觉得是老妻在天上保佑,他问孙子,“纸钱香烛都买齐全了?”
“都买齐全了。”
这么重要的事,赵大郎几个哪敢含糊。
香烛纸钱买了好几百文钱,就是准备过年去给先祖上坟,当然,最主要还是给吴氏烧,免得她在下面没钱用。
春联还没贴完,蓉宝嘉宝就吭哧吭哧的跑过来,手里提着的小篮子垫了油纸,装着炸丸子和小包子。
蓉宝晃了晃脑袋,把身上的雪抖下去,然后脱了风帽,欢快的喊道:“大哥,二哥,快来吃丸子,可好吃了。”
赵二郎快速的把春联贴上去,然后从凳子上跳下来,凑过去道:“给二哥喂一个。”
蓉宝先拿了一个肉丸子,等他吃完,又喂了一个小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