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宾不假思索:“行,太行了。只要别弄假货糊弄人,长白山的货有多少我要多少。”
“那劳烦杨经理给写个价格单,我记好了,回去好收货。”
杨宾拿纸笔写了三十多种长白山常见的药材,大多数收货价都是在七八毛钱这样。在村里收货价也就是三四毛,利润最少对半。当然了,这个价格是波动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淡旺季之分。
“收货卖货,这只是最简单的玩法。药材大量上市的时候收货,然后库存,等到使用旺季了再出售,这样利润能高出很多。有时候一千块钱,囤几个月,能卖出三四千的钱来,远比收货赚钱。”
这在以前那就是投机倒把,现在改革开放了,私人可以买卖草药山货,村里鼓励村民进山采药、打猎赚钱,但是同样的,许多村民没有专业知识,不懂打猎采药,进山凭白无故丢了性命,整个人进去,半个人出来,有的甚至骨头都找不到。
担着担子的货郎小贩,用极其低廉的针头线脑换取村民从山上采摘回来的药材,一进一出间利润好几倍。
杨宾拿了五百块钱放桌上:“那个夏莲,这五百块钱你先拿着,算是预付款,等回头用货抵。”
刘夏莲微微一笑,又推了回去:“多谢杨经理好意,在商言商,明算账才能走的更远,还是正常结算吧,不过量可不小,我们村每个月怎么有个一两千斤的量,你这能吃得下吗。”
“这个你放心,有的大宗药材,一年用量几十万斤呢,野生的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都要人工种植了。像人参、丹参、金银花、板蓝根估计以后都得种植。尤其是金银花,感冒发烧、驱蚊、凉茶都用得到,价格很好。”
刘夏莲先把前几天采摘的一批药材卖了,一共是三十五斤,价格高低不同,但是总体上比路边小贩收货价高了一倍不止。
收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