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又想助陛下摆脱少府空虚,又不想付出太多的商税给少府,
还能有什么招?
上献吧!
但上献的话,寻常官员没资格说,除非他们也私人名义上献,但私人献的再多也不够填,要想解决问题,还要大司农发力,只几个腾挪功夫,无数视线或重或轻的,都放在了大司农身上。
金日磾在想什么呢?
身为大司农,在少府一事上,他肯定比其他官员见解深刻。
少府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不是刘据的问题,而是刘彻的问题。
金日磾手里拿着账本,能不知道国家财政的重头是什么吗?
无非是老三样。
铸钱,冶铁,煮盐。
这三样,大司农是握着百分之百,本属少府那块的,被刘彻挪到大司农署了。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再从大司农署挪出一部分税分给少府,是几乎不可能的,
并不是说,一句话分出几成几成税给少府,然后大司农署的官员出一部分搬到少府此事就成了。官职高屋建瓴,鸟巢搭架,如今新朝又多了那么多的项目,达成了一种平衡,
现在再一摘掉,无异于在搭好的积木之间又撤出一层,最后的结果,只落个上下皆倒。
霍光眉头微皱,他算是寥寥几个没看金日磾的,群臣想得什么,霍光门清,上献可以,但不是这个献法,更没有说让大司农署掏钱的道理。
正欲开口,将风向扯一扯,王温舒如老狗闻味,率先开口向金日磾发难,
“大司农,司农署为国用,少府为君用,君国一体,没有君何有国,何以大司农署吃得饱饱 ,日进斗金,却让君之库如此干瘪,
要臣说,充实少府易,不必再大费周章取商税,直接从大司农署每年转出就是。”
王温舒转投刘彻府内,消停了一阵,今儿又来劲了,但他自觉来劲的有道理!
是百分百的胜仗!
说罢,又在心中打起腹稿,
“刘屈氂开口,演一出忠言进谏,陛下又不温不火,无论陛下知与不知这一出,看来都未反对,不反对就是赞成,
私库入钱,此事早晚要解决,旁得法子没有,不如找大司农支取,反正太上皇用少府周济过大司农署,现在再让大司农还回来,有什么不行呢?
左兜进右兜的道理。”
东方朔遥遥瞧了王温舒一眼,连眼皮子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