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祸,为保汉学不断,设书院着书讲学,
相比于稷下学宫的辩论和交流,书院还带着文明传承之意,书院充满家国情怀,
刘据觉得书院之家国情怀,与汉人的精神属性极其相似,汉人没见过后世的书院,而刘据想把更崇高的内容加入到易学宫中,
人,总会死。
王朝,总会崩塌。
但总有股精神力量,牵系着整个民族。
刘据希望易学宫,存在百年、千年。
提起笔,还是那根秃头兔毫笔,
思忖片刻,
恐怕没有比这句话更合适的了,
卫青、霍去病挺直身子,忍不住跟着陛下的笔毫念出,
霍去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卫青:“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气象扑面而来!
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刘据落下笔,也似有感悟,
王朝总会更迭。
刘据不想白来一次,他一直在思考,除了一个伟大的王朝外,他还能留下什么?
董仲舒留下了“大一统。”
张骞留下了“坚持。”
刘彻留下了“自强。”
那我呢?
王不留行,却留下痕迹。
一道在华夏民族心头擦不掉的痕迹。
卫青和霍去病沉默,一股曾有过的心情又在胸中复燃,
这种感觉甚至比王朝、比天下还要浩大,
卫青声音沙哑,感慨道,
“恐没有比陛下所书,更合适易学宫的了。”
霍去病赞同点头,
二将俱是心属于陛下。
卫、霍不约而同心情振奋,振奋于自己活在这个时代,也能随着他们的王做些伟大的事。
刘据笑道:“一副字怎能够,我父皇定也想提,大舅,要麻烦你一趟了。”
卫青哈哈一笑,
“陛下,就算您不说,等下微臣也要去。”
小猪最喜欢露脸装逼的事,不去找他真过分了。
.........
卫青没猜错。
易学宫建成的消息,早就传进了刘彻耳中。
刘彻起了个大早,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年龄大,觉确实少了,
一早就打扮精致,上衣下裳的款式一概不穿,通体锦丝玉袍沉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