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农业组建议启用二号预案。"
肖镇刚要开口,卡塔尔沙漠的热风突然掀开帐篷门帘。两岁的小盛颐攥着半块椰枣糕扑进来,发梢还沾着星尘般的沙粒。
他下意识说了句"慢些跑",惊觉自己竟把当年教老章背《滕王阁序》的语气用在了孙子身上。
"父亲,要不要接入现场画面?"镇南的声音让投影泛起涟漪。
肖镇望着沙丘尽头升起的弦月,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夜——彼时刚获得院士称号的他。
就是在这样的月光下,带着镇南在农夫集团育种基地抢收被台风摧折的水稻秧苗。
"启动纳米级过滤膜,把灌溉水中的硅酸盐浓度降到0.3ppm。"肖镇说着扯过张草纸,用钢笔画出分子筛结构。
笔尖戳破纸张的瞬间,奥萨带着光伏电站的沙尘报告走进来,父子俩的倒影在量子投影中重叠成奇异的光斑。
月球晨曦染红环形山时,农业组长林曼正在给第六茬太空小麦做人工授粉。
防护服手套妨碍不了她二十年练就的指尖绝活,改良后的麦穗在氙气灯下泛着珍珠白。
当第一粒麦壳突然绽开裂缝时,整个种植舱的警报器同时响起——不是险情,而是所有人手环设定的特别提醒。
"抽穗了!"副组长的尖叫震得通讯频道嗡嗡作响。
林曼的瞳孔里倒映着千万点金芒,这些融合了月球硅元素的麦粒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
她忽然想起在地球上为丈夫扫墓时,总爱撒在碑前的那些江南麦种。
与此同时,返回舱"广寒七号"正在经历惊心动魄的弹射窗口。
驾驶员陈岩的太阳穴突突跳动,头盔里全是自己粗重的喘息声。
导航屏上代表地球的蓝点被太阳风暴搅成模糊的光团,他不得不用最原始的六分仪校对航线——这招还是从肖镇在太空救援应急留下的操作手册里学来的。
"注意第三燃料罐!"通讯器里传来镇南变调的声音。
陈岩低头看见压力表指针正在颤巍巍地爬向红色区域,月球特产氦-3晶体在货舱里发出幽蓝的冷光。
他咬开应急氧气阀的瞬间,突然想起临行前肖镇拍着他肩膀说的那句话:"记住,太空舱里最没用的就是完美方案。"
当带着焦痕的返回舱终于坠入太平洋预定海域时,肖镇正抱着盛颐辨认猎户座星图。
孩子软乎乎的手指戳在量子平板上,恰好点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