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只读一半,问着问着不就露馅了?”卫铄轻轻拍拍王羲之的肩膀。
“当年诸葛孔明都说,读书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哪有姨母这样追根溯源,刨根问底的?”王羲之双手抱膝,自己和自己发脾气,把头扭向了一边。
“那是读书,不是写字,写字追求的就是一个极致,要不然人人都有手,人人都会写字,凭什么你从外祖就是书法大家,其他人就是个会写字的呐?”
“哪,姨母说给我听,我不就知道了吗?”
“求学求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难道你不想知道,我非要和你说嘛?”
“姨母这话说的像那个出家的叔父道潜和尚,他也是说话绕来绕去的。”
道潜,即竺法深,是晋朝着名高僧,传闻他俗家姓王名潜,也是琅琊人士。
“好吧,就告诉你了,免得你又编排我和尚念经。是钟繇的小儿子钟会。”
“就是那个乱蜀妄图自立,最后被外曾祖父平定的钟会?”
“正是,今天就给你讲他和他兄长的两个故事。这第一个故事是他们兄弟见魏明帝的故事。”(按《世说新语》上是魏文帝,但曹丕驾崩的时候,钟会刚刚出生,就改了魏明帝。)
“好啊,我最喜欢听姨母讲老故事了。最好讲一些他们都没听过的,那才有趣。”王羲之毕竟还是个几岁的孩子,每天坐在那里写字,还是有些待不住。
好在卫家好交友,故事自然也就多起来。
“说哪,那时候钟毓、钟会两兄弟正是年少。”
“年少是多大,是像兄长那么大,还是和我一样?”
“钟毓像籍之,钟会和你一般年龄。”
“那就是六七岁。”
“差不多吧,魏明帝听说他们两兄弟小小年纪的写了一手好字,颇得钟繇的真传,就和钟繇说,把你的儿子喊过来,朕看看他们俩个如何。那钟繇自然是不敢拒绝,只好带着两个儿子来见魏明帝。”
“这魏明帝也是有趣,见两个小孩子干什么?”
“别看他俩是小孩子,当时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洛阳的街头巷尾。人人惊异,这才能得到皇帝的召见,像你这样做一会功课,就发呆半日的,只怕琅琊这个小地方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你的。”
“姨母,你讲故事能不能不要联系到我,总被说教,很烦的。”
“好,不说。说那钟毓见到了魏明帝自然是心里惶恐,不由得汗如雨下,魏明帝就问他了,卿面何以汗?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