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能扭转颓势。
周懿王二十一年,
虢公奉懿王命率领周师北伐犬戎,
结果大败而归。
《走簋》、《卫簋》、
《免尊》、《师毛父簋》、
《师奎父鼎》、《豆闭簋》、
《辅师嫠簋》、《扬簋》、
《免簋》等彝器铭文表明,
周昭王、周穆王时期的册命制度,其
主要标志是在任命、赏赐的过程中
出现了导引受命者的佑者
和宣读册命的史官。
册命制度进一步完善,
是在任命、赏赐的过程中
有朝觐周王的礼仪:
“立中廷,北向”。
要特别指出的是
“立中廷,北向”
并不是简单地立于
庭院中央面向北方,
它实际上是接受册命之前
朝觐周王的两种礼仪的名称,
相当于文章的标题。
“立中廷”可能是受命者
在佑者导引下到达
接受册命的位置的礼仪,
而“北向”则可能是受命者到达
接受册命的位置后,
对周王行拜见之礼的礼仪,
这些可以从《望簋》、
《盠方彝》、《救簋盖》
《利鼎》《师虎簋》等
彝器铭文中可以看出。
而周懿王时期的
《师□鼎》和《訇簋》
铭文都只记载了册命的内容,
却没有像前代那样
对整个册命过程进行描述,
昭穆时期宣读册命的史官
在册命过程中消失了身影。
特别是《訇簋》中具体提到了
诸侯进宫接受册命:
“王在射日宫,旦,王格,
益公入佑訇。”
过程却没有只言片语。
这表明,
在册命过程中
朝觐周王的礼仪,
显然引起了元老大臣们的不满,
加剧了周王室与
诸侯大臣之间的矛盾。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一些旧有的礼仪和制度被打破,
不再呼史官宣读册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