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
班师回程。
据《竹书纪年》记载,
昭王伐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前980年),
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
此次战争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
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
深入荆楚一带,
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犀牛)。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前977),
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
“天大曀,雉兔皆震,
丧六师于汉”。
周军渡汉水时,
阴风骤起,气候恶劣,
将士惊恐,军队损失严重。
第三次,“昭王末年,
夜清,五色光贯紫微,
其王南巡不返”。
据鲁纪年推算,
此时为周昭王十九年(前977)。
此次南征声势浩大,
“墙盘”铭文记载:
“弘鲁召(昭)王,
广笞荆楚,唯狩南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结果全军复没,
周人讳言此事,
模糊地说“南巡不返”。
(详参见词条昭王南征)
南征考证昭王南征
与早期楚史
和楚文化有极重要的关系。
周昭王所伐之“楚”并非“楚国(楚子)”,
而是西周时期和楚国(楚子)
并立于楚地的三苗后裔楚蛮部族。
“楚”有二义,
一是指周代的芈姓楚国,
二是指商周时期南方的
三苗后裔楚蛮部族。
周成王十九年,
楚国先祖熊绎被封为楚子,
封地在楚蛮之地,
因此楚国与楚蛮有交集,
到东周时,
楚国崛起吞并了楚蛮,
两者才混为一体。
在周昭王时期,
楚国爵位不过是子爵,
封地仅五十里,
荒僻贫弱。
在这种情况下,
周昭王不可能尽起六师,
倾力南下攻打小小的楚子,
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