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颜勤礼看着名册上的名字,蹙眉道:“近来能够走出文林馆的官吏越来越少了。”
\n
“虽说严格了一些,但都是中书省的安排,宁可从严,也不要轻易放人就任。”
\n
张柬之主持的文林馆都是给官吏考核的,通过支教,并且通过考试的官吏,才能够去各地就任。
\n
大抵上都是一些为官的理念,颜勤礼道:“陛下一直希望政令用之于民,就像王九思这样的官吏越多越好。”
\n
张柬之神色了然道:“王九思这类学子从乡野出来,他们也最了解乡野。”
\n
大唐没有百家争鸣,却有一种新的思潮正在萌芽,这种思潮来自科举,也来自皇帝的有意为之。
\n
一个官吏的成就不在于他能够帮皇帝办成多少事,而是能够帮助乡民与社稷完成多少事。
\n
就像是王九思这样的人,从乡野出来,在朝中为官还为乡野做事。
\n
这样的臣子,陛下会给予信任,也会给予赏赐。
\n
在陛下的这种主张下,朝臣也不得不改变行事方式。
\n
颜勤礼带着张柬之来到了南阳县侯来济的府上。
\n
来济的书房放满了书卷,能容人落座的空间并不宽敞。
\n
他坐在上首座,言道:“你们来老夫府邸是有何事?”
\n
张柬之拿出三卷书放在桌上,他解释道:“这是今年在洛阳成书的学说,特来相问老先生。”
\n
来济拿起其中一卷,看着所写的内容,抚须道:“富民?嗯……很有意思,写这篇文章的人该是年轻学子。”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