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辞官,太上皇是一定会挽留的。
\n
但如今的皇帝不同,现在的皇帝不会与朝臣讨价还价,想要辞官的一概都准了。
\n
当年两位辅政大臣离开,皇帝都没有多加挽留。接下来又是关于建设的旨意,大抵上都是一些鼓励生养孩子,并且增加房屋建设的事。
\n
一直到了午时,太极殿已接连给了五道旨意。
\n
午时过去了半刻,又是一道旨意,“御史台增补河道巡查官吏,工部安排工匠,由魏王与吴王主持。”
\n
人们还在消化着这道旨意的深意,紧接着又有旨意传来。
\n
“官以正气持之,人间无正气,则国不宁,郑公劝谏之言以警醒世人,命崇文馆编撰《文贞录》愿贞观年间轶事流传不止,命弘文馆编撰《贞观政要》”
\n
这道旨意就显得很简单了,只是两道编撰书籍的旨意。
\n
自两晋南北以来,礼法一度丧乱。
\n
以前还在为儒道两家争论,治国或以儒,或以法家,又论王道……
\n
不过乾庆一朝并没有受限于此,在诸多古老治国理念的学说中,陛下哪家都没有选,而是选了一个对大唐意义深远的人,魏征。
\n
《文贞录》的文贞二字便是魏征的谥号,皇帝又将郑公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治国理念与朝政主张,以郑公的思想为主,以唐律为核心,教化官吏。
\n
或许这种方式,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争论,也不会像儒家典籍那样,动辄引起长达数十年的争论,那种争论会令国家长久没有核心的治国理念,以至于陷入混乱。
\n
因此,乾庆一朝的理念很明确,且简单。
\n
明确的点明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