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底线还在,只要大唐的土地上还种着粮食,以粮食为基底的大唐民生就不会轻易崩塌,粮食就是大唐在一次次风雨飘摇中,保持屹立且不倒塌的最佳依仗,也是大唐强大的抗打击防御。
\n
这个大唐的经济底色依旧是农业,唐人的生活规律依旧以粮食为主。
\n
现在,再回想当年岑老几次进谏的话语,“望陛下依旧是以农为国本,万不可动摇。”
\n
舅舅在离开朝堂之前,他陪着新帝,走完了从贞观到乾庆阶段。
\n
而在岑文本离开朝堂之前,再一次将大唐的未来路线给扶正了。
\n
父皇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皇帝,因此在父皇手中有很多忠心的能臣,房相,郑公,舅舅与岑文本在贞观一朝给大唐打好了足够稳固的基础。
\n
直到现在,李承乾还能感受到这个“地基”的稳固,深感万分庆幸。
\n
于公于私,哪怕是家业,或许人们都想要给子子孙孙留下一个挥霍不尽的家业吧。
\n
或许,现在的岑文本还在家中颐养天年,在这位老人家身边还有子孙相伴。
\n
李承乾拿着茶碗,抬头看着星空,无声敬茶。
\n
一夜的欢庆过去,长安城又过去一夜,直到天快亮的时辰,还有人走在朱雀大街,回到家中休息。
\n
宁静的朱雀大街,还没有太多的行人,就有内侍在朱雀门前张贴了布告。
\n
睡眼惺忪的守卫提了提神,他清醒了片刻,才看清新张贴的布告,布告所写是今年开朝事宜,陛下将今年的大朝会定在了上元欢庆之后的第三天。
\n
阿史那社尔常年出征在外,他每每回来的时候,就会给皇帝进献奇珍。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